“你能理解吗,蛤蟆?”苍鹭问。
蛤蟆看上去不太确定。“不太明白你意思,”他脸不解,“你能说得再清楚点儿吗?”
“或许画个图能帮助你理解。”苍鹭接着画以下这个图:
苍鹭接着说:“这是个坐标图,上面有四个'人生坐标',就是刚才所描述四种情况。们现在要做就是探究并梳理出这四种情况含义。”
“可这为什就那重要呢?”蛤蟆不耐烦地说。他在位子上扭来扭去,是在明确表示他想质疑苍鹭说话。“看不出你是怎知道这些是不是真,即使是真,和现在又有什关系呢?毕竟,接受其中个所
沉默中,蛤蟆思忖着这两个存在主义式问题。终于,他问:“是谁在问?”
“是生命本身,特别是你体验到生命。”
“那'好'到底怎定义呢?”
“'好’可以指任何种具体好,’不好’可以指任何种具体坏。”
“那,会怎回答呢?也许会用'好'回答个问题,而用'不好'回答另个问题。”
样。是不是这样?”
“是,懂。比方说,如果们都给自己童年某天拍照话,每个人照片都会非常不同,是吗?”
“是,很不同。不过要记住,们说不只是物理世界,而是你内在、包含着情绪和情感心理世界,那是通过你早年经历而形成。童年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每个孩子对世界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世界变成在这里世界。”苍鹭边说,边拍拍胸口位置。“无论你对生活形成怎样态度,从此你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此时,苍鹭直视着蛤蟆,“你决心要改变。”
“噢,得,”蛤蟆说,“整个人生不可能都照着早年经验来吧?是说,那时还那小,人生才刚开始,而之后又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后来遭遇让激动又害怕历险,那些事情对也有很深刻影响啊。”
“恐怕没有别办法。每个生命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阶段。因此你对世界看法是在人生最初阶段里形成。”
“对,因为你既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就会出现四种组合。把它们写出来。”苍鹭说着,便走到挂纸板前,拿起蜡笔写以下四行文字:
1.好;你也好。
2.好;你不好。
3.不好;你好。
4.不好;你也不好。
“还是不太清楚你说'对世界看法
',你能更准确地解释下吗?”
“可以。比如在你童年时,大约四到五岁左右,你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哪两个问题?”蛤蟆狐疑地问。
“第个问题是:’是怎看自己?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是怎看别人?他们好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