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世道不靖,他们也胆小吧,同行灾难就成他们安全印证,被逐孤鹜就成他们窗下落霞。面对这种情景,彻底放弃对文化舆论任何企盼,因全方位被逐而独立。独立生态,独立思维,独立话语,由至小而至大,因孤寂而宏观。到头来,反而要感激被逐,享受被逐。像块遗弃之石,唱出首自己歌。这,难道不正是这三个字本意吗?
第三,这三个字,使愈加强健。
开始是因为厌烦这类诽谤,奉行“不看报纸不上网,不碰官职不开会,不用手机不打听”“六不主义”,但这来,失去当代敏感渠道,立即与自然生态相亲,与古代巨人相融。后来也从朋友那里听说,曾经出现过拨拨卷向浪潮,但由于当时完全不知,居然纤毫无损。结果大家都看到,直身心健康,神定气闲。这也就在无意中提供个社会示范:真正强健不是呼集众人,追随众人,而是逆反众人,然后影响众人。“大勇似怯”,“大慈无朋”。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认真考虑很久,终于决定,把“石歌”这个署名正式接收下来。
然后,用谐音开间古典小茶馆叫“拾遗阁”,再用谐音开间现代咖啡馆叫“诗亦歌”。或者,干脆都叫“石歌”,爽利响亮。
不管小茶馆还是咖啡馆,进门墙上,都定会张贴出各种报刊十几年来诽谤文章,证明为什可以拥有这个名号。
如果那批在这个名号后面躲很多年退休老教授们来,会免费招待;如果他们要把这个名号归还给他们,就让他们去找《南方周末》、《苹果日报》。但他们已经年迈,要去广州和香港都会很累,因此又会劝他们,不必多此举。
会端上热茶和咖啡,拍拍他们肩,劝他们平静,喝下这四十年无以言表滋味。
也老,居然还有闲心写几句。想,多数上年纪人都会像那些退休老教授,听到各种鼓噪绝不作声。因此,可怜是历史,常常把鼓噪写成课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