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有太多太多缺点,但是如果从远处看地球,却会发现蚁蝼般人群在不大星球上跨海侵害同类,是多无聊。相比之下,中国从来没有跨海远征。想,如果天地有眼,最看不下去也许是欧洲人十六世纪跨海对印第安文明毁灭,以及十九世纪跨海用d品和炮火来侵犯安静中国。
从来不相信任何霸权言论,只愿意观察山河大地脸色和眼神。偶然抬头看天,猜测宇宙是否把地球忘。忘就好,旦记得,可不是玩。
趁还有点时间,觉得比较有趣事情是多走走,探寻各种历史选择生态理由
康熙皇帝建立热河行宫,发现它不仅年年让统治集团重温自己起步生态,而且还让各种生态友善组合,避免冲突;
又考察敢于穿越长城北漠、沟通千里商贸晋商故地,明白中国本来有可能通过空间突破而获得财富,提升生态……
这些考察所写成文章,都在海内外产生不小影响。
基于对长城内外异态文明兴趣,渐渐对切异态文明都产生向往。只要有机会就会次次赶去,考察它们对峙和结亲,并追踪后果。为此,孤单足迹,遍布云南、广西、贵州、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非常喜爱新疆。按照传统汉族学者说法,那是边缘地带、塞外地带,甚至干脆说是“无文地带”。他们错,因为最重大文化现象,都产生于异态对接之中。小文在他们身边,大文在远方旷野。
生命起点,出现在长江流域;文化基础,倚重于黄河流域。过很久才发现,远年故乡,应该在甘肃武威,也就在四百毫米降雨量分界线外侧。这来,这三条天地之线,也成自己生命线。
恍然大悟,原来从祖辈开始,就是队生态流浪者。怎会那决绝地辞职远行到甘肃高原,以“文化苦旅”来延续千百年生态流浪?似乎是冥冥中安排。
五
踏遍中国文化条条天地之线,容易为中华文明产生点遗憾,那就是对海洋文明疏离。黄河、长江是农耕文明杰出代表,长城代表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隔墙对话”,而海洋文明,则始终未能成为主角。
这点,直成为某些中国评论者批判热点。他们赞颂古希腊、古罗马海上战迹,羡慕地理大发现之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海洋霸权,嘲笑中国对此完全漠然,直至十九世纪在诸多海上侵略者面前屡屡惨败。
这种批判忽视个宏观前提:地球不存在种“全能文化”。中国在封闭环境中埋头耕作,自给自足,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对外远征掳掠。但是对内,却需要对辽阔黄河、长江流域进行统治理,以免不同河段间在灌溉和防灾上互戕。这种农耕生态沉淀成种文化心理,追求稳定、统、保守、集权,即使拥有郑和这样航海技术,也无心海洋战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