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着轻衫,微微仰头,似是在看门上牌匾。刘藻记性甚好,几乎见之不忘,她来过此地,自是知晓那匾额所书,乃是椒房殿三字。
三字是以小篆写就,不知是何人手笔,写得仪态端庄,大气恢宏。
只是字写得再好,也不过三字而已。刘藻那时,瞥眼,就走,然而此时谢漪却久久地站立,好似站成座木偶。
谢漪知小皇帝体弱,恐京中热气蒸腾,将她热坏,便将此事定下。她定下之事,刘藻是无反驳之力。于是宫中又准备起避暑之事。
武帝晚年,长住甘泉宫,故而宫中,诸物具备,宫殿亦修得恢弘齐整,并不比未央宫差上多少。
宫人们忙于避暑之事,于刘藻是不大相干。她只需离宫之时,登上銮舆即可。夏日虽还未来,午后却闷热起来。
桓匡年迈,受不得暑气,昨日授课时,竟昏过去。刘藻忙召医官诊治,待他缓过来,又令送他回家,与他半月假,赐下无数药材,要他好生安养。
这样来,倒使她能得半月闲。
下去,方站起身来,召宫人入内。
宫人们大气不敢出声,唯恐小皇帝恼恨他们不能护住,将怒气发泄到他们头上。谁知她却与以往无异,照旧读史,读得累,还有心思去殿外走上两圈,以解疲乏。
也不知谢漪编什罪名,将春和锁拿问罪,只是她身旁便缺贴身侍奉之人。她在殿中环视圈,将胡敖胜任黄门令,代春和位置。
胡敖原只是无衔小宦官,不想却为陛下看中,跃为秩五百石黄门令,当下惊喜不已,连连叩首谢恩。
刘藻拔擢他,是因他与春和般,对她所用膳食,甚为上心,只是他多沉默,少有开口时候。刘藻仍奇怪昭帝之死,只是这疑惑埋在心底,不再表漏出来。
她在宣室看书看得累,走出殿外,信步闲逛。宣室处未央宫正中,与温室殿、清凉殿并肩而建。
距此处不远,便是椒房殿。
刘藻顺着阴凉处走,不知不觉就到椒房殿外。椒房殿是中宫所居之处,她曾经过此地数回,却还未入内看过。
今次刘藻也不打算入内,正欲转身回去,便见宫门前站人。
那人正是谢漪。
《太史公书》中载许多复仇奇事,也有许多“不鸣则已,名惊人”慷慨事迹,看得人血脉偾张,心潮起伏。
刘藻看时,备受激励,然而看完,又觉浑身都冷下去,头脑冷静得很。
谢漪依旧三日为她授课回。但刘藻也不似往日那般期待,她对谢漪,信任全无,甚至疑心她所授是否藏心。毕竟她心机,若是藏心,她怕是看不出来。
谢漪却似浑然不觉,照常授课。有时还有意讲得慢些,留些悬念,逗着小皇帝去问,仿佛将她逗得哭出来,方能使她如愿。
时近夏日,日渐炎热。朝中有大臣上奏,请皇帝往甘泉宫避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