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安禄山未必有反叛之心,方面是李隆基手将他推到那个风口浪尖、左右为难位置;另方面朝中系列事件发生,逼得安禄山不
尴尬。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进京拜见天子哭诉:“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节制,恩出常人。杨国忠妒嫉,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
李隆基好言劝慰,并重加封赏,加封他为尚书左仆射,又荫封其子,多赐房宅、田地、奴婢,恩宠依然如故。这年三月安禄山离京回范阳时,李隆基亲自相送,临别还把御衣脱下来披在他身上,好幅君仁臣恭感人场面!
历史翻到这页,有人也许会问,假如把安禄山杀或者找个借口把他扣在长安,是否就能阻止安史之乱呢?李隆基动没动过这个念头,宰相杨国忠与太子李亨有没有过这个打算?已不得而知。
但以当时形势推演,若真把安禄山给杀或关起来,最大可能恐怕会是另个结果——这场反叛会提前到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与部将史思明等,各怀野心都不是省油灯,若安禄山陷于长安,这些人极有可能会立刻起兵。而当时安禄山毕竟未反,也没有任何反叛直接证据。
李隆基选择安抚安禄山,以求缓兵之计。这是无可奈何明智之举但绝对称不上英明,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确实怠政昏聩,否则也造成不这种养虎难除局面,他对杨国忠以及安禄山都犹豫不忍、任用不当,偏偏这两人得势与杨贵妃都有关联。
安禄山离开长安如惊弓之鸟,路马不停蹄赶到黄河岸边,换马乘船顺流而下昼夜兼程,赶回自己老巢范阳。
到第二年正月,安禄山上表朝廷,请求提拔三十二名外族番将取代原先边镇汉将,犹豫不决李隆基终于开始考虑怎处置安禄山。去年安禄山来长安时,李隆基就打算加授同平章事,将他留在长安入朝拜相,既地位尊荣又远离边镇大军。
当时杨国忠奏道:“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李隆基也就放弃打算。而此时李隆基又次准备下诏,让安禄山入朝拜相。杨国忠深为嫉恨安禄山,怎肯让他入朝分权,煽动群臣劝阻,又次议而未决。
杨国忠天真以为,只要凭朝廷纸问罪诏书,就可以除掉安禄山,在长安又做件事,指使京兆尹衙门以搜查反状为借口,派人抄安禄山在长安府邸,抓安府门客李超等人,送御史台问罪。安禄山听到这个消息心知不妙,从此称病不见客,再也不肯回长安,反叛之举已骑虎难下。
这年六月,荣义郡主在长安与安禄山之子安庆宗完婚,李隆基诏安禄山进京参加婚礼,安禄山推辞有病未来。这年十月,天子派使者去范阳查看安禄山病情虚实,安禄山趁机伪造诏书,对部下道:“天子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然后起兵造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