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经世致用之学条。
气味相投人必定是惺惺相惜。曾国藩与李鸿章即是如此。在北京,当曾国藩第眼见到李鸿章时,惯于察人曾国藩见李鸿章身材修长、五官俊美,言谈儒雅、举止倜傥,更兼有般人不具备乖觉和过目不忘记忆力,心中很是喜欢。在读到李鸿章递上来诗文后,曾国藩更是“大爱之”,料定李鸿章今后必定是个经天纬地之才。自此之后,李鸿章就经常来曾国藩所居报国寺走动。1845年,李鸿章参加乙未恩科会试,恰巧是曾国藩出任本科会试考官之。虽然李鸿章此次会试落第未果,但其诗文和才学却博得曾国藩青睐。曾国藩后来曾对李鸿章哥哥李瀚章说:“你弟弟少荃,乙未那年,就知道其才可以大用。”随后,李鸿章在初次会试落榜后“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在此后日子里,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李鸿章在这时期受曾国藩影响,在于诗文词章,兼及治学方法;二是讲求经世义理之学。两年后,李鸿章如愿以偿考中进士,位列二甲第十三名,殿试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捷报传来,曾国藩非常高兴,他将李鸿章和门下同时中进士郭嵩焘、陈鼐、帅远铎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值得提是,当时是科主考官为潘世恩,副主考为杜受田、朱凤标、福济,房师(相当于今天班主任)为孙锵鸣。潘世恩出身徽商,是苏南世家,也算是李鸿章老乡。这些乡情师徒关系,对于李鸿章日后势力增强,都起到很大作用。
说到李鸿章中进士,还有则故事:李鸿章在丁未科考中进士同年中,与沈葆桢同门同房,关系最为亲近。两人经历各不相同,交情却绝非般。李鸿章考试时房师孙锵鸣,也是当时名士。丁未科虽然人才济济,但他这房只考中李鸿章和沈葆桢两人,不由得牢骚满腹。孙锵鸣乡试中举时恩师是大学士翁心存,也就是翁同龢父亲。孙锵鸣郁闷地跟翁心存谈起自己心事,翁心存对孙锵鸣说:“你先不要发牢骚,把这两个学生带来让看看。”于是李、沈二人在孙锵鸣带领下,前往拜见这位太老师。翁心存非常善于“风鉴之术”,他首先上上下下打量李鸿章几眼,就大惊失色地说道:“此人将来功业在辈以上。”接着又看看沈葆桢,又说:“这将来也是个名臣。你这房考中人虽少,但有这两个,还有什可遗憾!”这是夏敬观在《学山诗话》里绘声绘色描述段。
曾国藩奉命回乡组织民团抗击太平军,曾国藩和李鸿章算是暂别数年。曾、李二人,此时虽然天各方,但曾国藩直忘不关照这位爱徒。李鸿章随吕贤基刚到安徽,曾氏就致信其兄李瀚章,询问李鸿章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