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走进院门,里面都是些屋檐短窄硬歇山顶砖瓦房。朱高煦来到堂屋,便见锦衣卫指挥使张盛迎出来,跪伏于地叩首。
朱高煦单手将他托起来,说道:“你来办,朕正好有空,旁观番。”
张盛道:“臣遵旨。圣上里边请。”
进中堂,张盛上前挑起道帘子,朱高煦便走进侧面小屋。这屋子大概是存放工具仪仗地方,不过此时已经收拾出来,摆上桌椅,侍卫们还泡杯茶放在这里。
朱高煦坐下等着。
此后每日,朱高煦便在旧院中堂里坐值,听边将们先后过来述职。
内容多半是拓宽卫所城池城墙,修缮完备工事,或是开荒多少亩屯田,少数有抓获敌军*细之类奏报。将领们日常干事大同小异,听起来相当枯燥。
不过大伙儿主要是要维持官府运转,当然没多少有趣事,甚至于没有波澜才算正常。边将们当然也不会自己把里面些龌龊说出来,只会绞尽脑汁想出些干过正事。
难怪乎唐代挺有能耐玄宗,后来厌政、宁肯与个卖木材商人之女成日游乐。朱高煦还听说过,有皇帝喜欢书法,也有喜欢木工,还有人醉心花柳巷。忽然之间,他倒有些理解那些成为千古笑谈人。
好在朱高煦并没有厌倦感受,毕竟他有过朝不保夕生活匮乏段人生,对于现在吃穿不愁美人相伴日子,甚是满意。就像太祖朱元璋,做过和尚和乞丐,饿死过家人,太祖荣华富贵之后便直没有厌政,直到七十岁每天还要亲自批阅大量奏章。
没会儿,中堂内便响起“哗啦”脚镣声,隐约看见个蒙古人被押进来。张盛声音道:“把锁开。”
有军士回应道:“是。”
朱高煦向侍立在旁曹福递个眼色,看向帘子、扬下
于是朱高煦对于边将们长篇废话,表现出极大耐心。他不仅会让将领们把话尽情说完,还会主动问些细枝末节,比如有多少军籍军户、实额几何,诸如此类问话。
具体某个卫城究竟有多少军户,朱高煦并不关心;但是可以从将领们回答里,大致解此人是否能掌握治下情况。当然如此也能让将领们产生些直觉、认为皇帝在关注边关卫所,可以督促激励他们恪尽职守。
及至下午,今日安排述职人都接待完,朱高煦便离开中堂。他带着行随从,步行走出旧院,往附近另座院子而去。
北平冬季十分干冷,今天是阴天,风不大、吹在身上寒意却是直透衣衫。起先朱高煦在屋子里不觉得,出来后才感受到,原来气温已经这低。
或是天气渐冷,外面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零星没有几个行人。不过这座曾为元代大都大城,现今人口本来就远远比不上京师。原先大明太宗是准备迁都北平,按照计划,迁都事宜中后期、会从南方强行迁去大量富户;不过很快迁都大事就中止,迁徙人口事也无从做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