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又道:“大明第次征安南国十分顺利,乃因胡氏得罪几乎所有贵族、庶民,朝廷打着为陈氏宗室正名旗号,所以反抗者很少。
现在朝廷想少付出代价,便不能味只倚仗武力,只能让陈正元登上国王王位,将更多安南人拉入实际统治本国势力中。朕准备派兵护送陈正元去东关,在东关当众继承王位。王后可有异议?”
陈氏拜道:“圣上恩德,臣妾母子不敢忘。”
朱高煦点头,看眼大殿门外光景,道:“过会儿朕要与大臣们议事,请王后稍作回避,回头再谈。”
陈氏便谢恩告退,离开正殿。
会重新考量安南国战略价值,以及是不是愿意继续承受严重代价,知难而退成为可能。这时候通过和谈,双方便可放提前结束战争、各取所需。”
朱高煦在明朝打很多年仗,回头再想抗日战争时,其实中国好像也是这种策略。不是说明知打不赢、就没有继续打意义。
他继续说道:“黎利非常愿意看到,大明朝廷派出重兵,在安南国再次大战。朝廷官军与陈季扩叛军相互消耗,对黎利都是好事。因为他目,不仅是想赶走明军,更想自己上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陈氏恍然道。
朱高煦道:“王后这说,大概也没甚不对。黎利在刺客里安插*细,援救使节,至少有两个好处。其,让刘鸣控诉陈季扩,进步激怒大明君臣,更可能大举进剿陈季扩;其二,私下里在朕面前留点余地,将来好争取和谈、让朝廷承认他为国主。”
坐在边倾听着言论妙锦,这时脸上露出种不可思议怪异。她肯定感到困惑:刚刚朱高煦还对陈季扩怒不可遏,并同情明军军士们遭遇;转眼之间,最关注人、却非此案罪魁祸首陈季扩,反而开始算计起救使臣人。
朱高煦看妙锦眼,心道:如果心中只有道义、快意恩仇,如果恩怨有报,段杨氏就不该在沐府盛况之中、痛苦地死去。
陈氏小心翼翼地问:“若黎利愿意臣服大明朝廷,圣上意欲如何?”
朱高煦道:“朕要是同意他,那自永乐初以来、死在安南国无数弟兄,不是白死?况且大明朝廷定制定道德与规则,规定谁才有继承权。如果朝廷为点蝇头小利,轻易放弃这些规则,名不正言不顺,今后谁还愿意遵守?”
陈氏屈膝道:“圣上高瞻远瞩,刚毅不屈,臣妾敬仰之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