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下旨,叫进士们分批到御前见礼。他最关注新进士,正是那个排在第三甲靠后刘鸣。
这是个最多二十余岁瘦黄年轻人,身上穿着礼部发丝绸长袍,但掩不住他外衣里面不发里衬,连领子上,也赫然有块补丁。
朱高煦立刻判断:这是个有政治理想人。
他判断理由非常简单。家境不太好,意味着在官场上、相比之下便没有多少关系可以依靠;所以刘鸣敢于铤而走险,寄希望于得到皇帝重视。如果是个不太想干事业进士,为甚非要不计代价、想得到权力?
而对于朱高煦来说,如果能利用好心学与理学争斗,就能把水搞浑,两边文官会过分关注学派之争;这时候朱高煦进行更深入变革,就可能转嫁矛盾、浑水摸鱼。
上殿试不会落榜,风险较低,这无疑又鼓舞刘鸣。
然而风险稍低,并不代表没有风险。殿试文章是会存档,意味着大臣们也能看到。刘鸣这样写,就算朱高煦放过他,他不怕被朝臣排挤吗?
有些人为信念,不愿意向世俗妥协。刘鸣却似乎不是那种人,因为他已经写过很多理学文章、才能走到殿试这步。他目,可能就是为引起朱高煦关注。
这样目,无疑成功。朱高煦对状元文章、也没怎细看,却专门看两遍刘鸣写东西。
朱高煦权衡会儿,还是把刘鸣、排在第三甲靠后位置。
声“平身”之后,刘鸣站起来。朱高煦便意味深长地看他眼。
最近他干那些事,已经引起朝臣担忧和不满,暂时不想再引起君臣矛盾;比如把刘鸣这种心学文章排在第甲,会在朝廷里引发怎样波浪?他根本没必要那做,因为没有规定名次靠前人、就定会得到重用。
……金榜贴出去之后,朱高煦在奉天殿赐“常宴”,祝贺新晋帝国精英、进士及第人们进入剥削阶层,名为“进士恩荣宴”。
对于刚刚寒窗苦读出来士子们来说,在皇宫大殿宴会,比格超高,可以在乡亲们面前吹嘘辈子。然而菜肴其实很简单,加上小碟还不超过十个菜,也没甚特别珍贵东西。
好在朝廷节省,并不影响进士们激动。吃甚并不要紧,在哪里吃、和谁块儿吃,才是宴席重点。
就算只有几个菜,也让进士们做好完事后“打包”准备,他们亟需拿着宫廷吃食回家,向长年累月毫无怨言、熬着清贫侍候他们举业读书父母妻儿邀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