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听罢点头道:“好,那咱们君臣就这说定,改日再叙。”
丘福便叩首谢恩,退出东暖阁。
接着朱高煦又派太监去五军都督府,召张信单独觐见。
二人谈番奴儿干都司设想,朱高煦还叫张信明白:免张信死罪人不是丘福,而是他朱高煦!并且将来张信前程,也不是看谁会为他说话,而是在奴儿干官当得好不好……
“对,洪武年间,隆平侯与齐尚书争那个歌妓,你还记得长相吗?”朱高煦忽然问道。
等大伙儿陆续出去,朱高煦才开口道:“旁边有凳子,淇国公坐。”
丘福忙抱拳道:“臣谢圣上。”
朱高煦伸手拍下御案上奏章,径直说道:“淇国公奏章,朕看到。设立奴儿干都司事,朕是赞同;张信虽有大罪,但在‘靖难’之初立功,朕也记得。让张信出任奴儿干都指挥使事,朕听从淇国公建议。”
丘福忙道:“圣上仁德!”
朱高煦不动声色说道:“朕话还没说完。前年‘废太子’称帝,把罪都推到朕头上,满朝文武无不缄口;唯有淇国公仗义执言。
高煦说出这番话之后,文官们竟然不反对!
几个尚书经验丰富,都是些老油条。在朱高煦番话里、他们似乎马上抓住重点:下旨诸王调护卫军!
永乐年间,太宗皇帝先通过征安南国之役,调兵遣将,极大地削弱南方诸王兵权;太宗本来还想北征蒙古,再调走北方诸王军队,只是没干成就被毒死!
现在朱高煦继续太宗皇帝干法,大臣们能不懂?
而削藩,与朝廷诸文武利益是致。现在皇帝个人、就慢慢地开始干那件事棘手事,大臣们省多少风险、当然愿意妥协!
张信脸上竟露出尴尬涨红,他尴尬、或许并非觉得自己干事不齿,而是因为场合不对罢?毕竟这间屋子,般是说国事地
淇国公忠心,朕不能忘;且你老成持重,在靖难功臣里颇有威望,因此朕须得你坐镇京师,好让留守国内诸臣少惹些事出来。”
他换口气,继续道:“朕决定今年北征,自有考虑,主要不是为建功立业。淇国公资历老,已贵为国公,别争那点军功;在朝为官,亦是为国效力。如何?”
丘福沉默片刻,起身抱拳道:“圣上开口,臣必当领旨!”
朱高煦笑道:“朕与你商量,算不上圣旨,淇国公可是真心?”
丘福道:“臣对圣上,心口如!”
“亲征蒙古”大事,刚刚还争得很凶;但忽然之间,大多数人似乎达成致。连户部尚书夏元吉,此时也不反对。
齐泰率先作揖道:“圣上英明!”诸臣很快纷纷附和。
朱高煦当即轻拍御案:“就这定!”
议事罢,大伙儿纷纷告退,朱高煦独留下淇国公丘福。
众人在太监王贵带引下,往东暖阁外走去。齐泰走到隔扇旁边时,微微侧首,看眼仍站在里面丘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