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官道:“养兵是为保土安民,大许将士又不屯田耕地,国库大半都耗在里面,不堪重负,如何与民生息?”
李处耘也没有脱离武将们立场,捋着大胡子道:“将士们不是佃户,若长于耕田,如何能长于战阵?大许军士,不能像乞丐样穿得破破烂烂,吃糠咽菜……”
“开国公这话便是昧着良心说,个指挥使军饷赏赐比个太守还多,将士若叫吃糠咽菜,咱们岂不是要讨口啦!”
郭绍什也没说,只是坐在那里由得大臣们争议,他要等到最后看看情况才表态,因为他话就是圣旨。郭翃和郭璋时不时转头,用好奇眼睛看着自己爹。郭绍并不教他们,他觉得这些作风是言传身教,自己怎做,时间长孩子能学着。
左攸起身拜道:“臣支持李相公主张。钱荒于国于民皆不利。有粮者,或缺衣;有粮又有衣者,若无欲求之物,可能不会把衣裳换给有粮者,但可以把多余卖钱。
这言论乍听真有道理,颇为符合传统理念。郭绍也觉得,金银铜钱确实不能当饭吃。
……但是实际主持着户部和军需调运李谷,却主张完全相反言论。李谷极力上书要增铸铜钱(并非为国库收入,因为铸钱是亏本买卖),他理由是从朝廷到地方,到处都在闹钱荒,已经非常影响正常收支和交易。
钱荒这事儿从唐末以来并不稀罕,各国都面临问题。当年蜀国实在没钱赏赐禁军,已经拿铁来铸铁钱。
李谷言论从他组织几次大战军需调运经验出发,除军粮,别军需都需要现钱来开支,否则就很不好就地征调、或者让商人运输(唐朝时有利用盐商运军粮法子,此时已经败坏);除非用强征(抢劫)手段,但如此法子也不方便,则容易引起反抗,二则会浪费大部分财物,百姓们还会把官军急需物资藏起来。
而朝廷两税(夏秋两季田税)、商税,都以实物为主,因为农户和商贾都缺现钱;这些实物因为比较笨重,般都是就地建立府库来存放。而开支时除满足本府需要,便是通过户部就近来转运调运。
世上缺钱,万物皆不能通有无,仓廪实者,则不耕,如经脉堵塞……”
就在这时,郭绍开口道:“通货紧缩。”
众人不解,但隐约能猜到这个词大概什意思,因为可以联系上下文言论。
郭绍不太懂经济学,但见识肯定
朝廷收很多税,但是没法从各地调集起来、送去前线开销,东西太多太重。如果有现钱便不同,可以就近向民间购买物资。
最消耗现钱是军队军饷和赏赐,总不能从木材商那里收堆木柴,便赏将士屋子木头罢?
……终于有人率先表明主张!
首先站出来是全部禁军大将,他们致反对翰林院学士“蠢话”。很简单,居然要削减军队开支?!
连史彦超也忍不住吼道:“兄弟们刚刚从战阵上下来,文官就在后面算计咱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