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徽宗庶母(即他兄弟母亲),分发祭服是由议礼局提议,伊、洛河水泛滥在早年也曾发生过。[13]但如果想更深入地解这些内容,就必须将其他史料中信息拼接在起,就像在这本书中所做样。
20世纪之前史家似乎认为,为位皇帝(甚至包括前朝皇帝)写传记是不适宜。为什呢?[14]是不是因为个人在做皇帝之后就会丧失全部个性、开始成为国家象征呢?[15]在某些环境下,这似乎有定道理,除非是自古以来通常将政治危机归咎于统治者个人行为。传记显然会使君主与其行为之间联系更为清晰。另种解释是,对王位安全担心使得为皇帝撰写传记成为种禁忌。因为当权者不希望让臣民去想象做皇帝是什样感觉。如果人们想象在皇位上感觉,可能就会受到鼓励,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坐上皇位。但这些只是猜测,提不出支持这些观点明确证据。[16]
在写这本书时候,中国在记述统治者生活上禁忌引起注意,也许因为在西方历史著作中,对君王生活描写是个重要类别。在中世纪,很多编年史都是围绕着君王以及发生在宫廷中事件撰写,使得君王个性和癖好成为政治叙事中核心。对于重要统治者,在去世后个世纪内,通常会出现多种描述他们生平著作。[17]些关于欧洲君王书籍直到现在仍然很受欢迎。中国著书者为取悦读者,有时确会根据想象写出些故事,说明皇帝在宫廷各种诱惑下放荡生活。[18]不过这些想象中皇帝也很少像莎士比亚笔下君王那样,具有十分复杂而且有缺陷人格特征。尽管中国史学和其他评论家可以随意地谴责徽宗,但徽宗这些缺点是如何形成,他们都没有提供细节信息。
当试图重现徽宗生活时,传记缺失只是引起兴趣方面,另方面原因是中国皇帝所受到限制。发现自己有意无意地在拿徽宗及别宋朝皇帝与其他朝代皇帝进行对比。[19]如果在中国各个朝代之间进行比较,宋朝皇帝教养是格外突出。徽宗和几乎所有宋朝皇帝在与大臣打交道时,给人留下印象都是彬彬有礼、宽宏大量,但并非所有中国皇帝都是如此。徽宗曾公开列出份被禁止在朝廷做官数百人名单,也许些批评者认为徽宗这举动太过分,但他并没有将这些人召入朝廷进行斥责,更没有让人毒打他们甚至将其赐死。而,bao躁和残酷皇帝在其他朝代并不少见。[20]
对于这种现象,种解释是宋朝大臣成功地使皇帝听从他们有关帝王得体行为观点。例如,大臣们努力阻止皇帝离开皇宫去接触更多外面世界。在前面章节中,引用位大臣在1101年呈递给徽宗份奏疏,以强烈言辞反对皇帝任何可能外出狩猎计划。还引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