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徽宗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据说,他希望在夏至亲赴北郊主持祭地仪式,但他手下高级*员反对这种做法。到八月份,恢复合祭想法被提出,徽宗先是下诏同意,但五天后又改变主意。[38]大臣周常对礼仪有丰富经验,他向徽宗解释神宗和哲宗朝在这些争论背后担忧,以及参加争论都有哪些大臣。些大臣主要是担心所花费用,有些则反对在酷暑时举行重要仪式,建议择日祭祀,还有些人则建议应当由大臣而非皇帝本人主持夏祭,等等。周常认为,既然徽宗希望恢复神宗时做法,就应当让大臣们就合祭、分祭礼制进行次辩论。谏官彭汝霖提出反对合祭后,韩忠彦就关于礼仪之事进行辩论表示质疑,他说:“神祇非差除,比被台谏攻便罢。”曾布支持分祭,指出惧怕夏天炎热不应阻止大家心怀诚意地祭祀天地。徽宗同意曾布意见,暂时取消合祭。[39]
准备祭祀礼仪是件大事,有很多小细节要解决。例如,当时在尚书省任职陆佃请求徽宗同意,使用银子而不是金子去装饰放置裘皮大衣箱子,徽宗反问道:“匣必用饰邪?”陆佃承认,这并不是礼仪要求,只是以往惯常做法。于是徽宗决定不对箱子进行装饰。[40]1100年十月十四日,徽宗同意中书省、门下省请求,将仪仗卫队人数定为21575人。同天,大乐局奏报说,自景祐(1034—1037)以来,祭祀时只有套音乐,但既然现在祀天和祭地不再起进行,有些音乐也就不再适合,要谱些新。徽宗亲自谱写首“降神曲”和首“送神曲”。[41]
这些仪式让徽宗和他重要大臣们忙碌好几天,因为皇帝要连续三天在不同地点主持凌晨祭祀活动。曾布记录当时些事件细节。在景灵宫宣布大祭开始那天,下雪是个恼人问题。
十月戊寅凌晨,导驾官立班大庆殿前,导步辇至宣德门外,升玉辂,登马导至景灵宫,行礼毕,赴太庙。平旦雪意甚,bao,既入太庙,即大雪。出巡仗至朱雀门,其势未已,卫士皆沾湿。上顾语云:“雪甚好,但不及时。”及赴太庙,雪益甚,二鼓未已。上遣御药黄经臣至二相所,传宣问:“雪不止,来日若大风雪,何以出郊?”布云:“今二十日。郊礼尚在后日,无不晴之理。”经臣云:“只恐风雪难行。”布云;“雪虽大,有司扫除道路,必无妨阻。但稍冲冒,无如之何。兼雪势,bao,必不久。况乘舆顺动,理无不晴。若更大雪,亦须出郊。必不可升坛,则须于端诚殿望祭。此不易之理。已降御札颁告天下,何可中辍?”经臣亦称善,乃云:“左相韩忠彦欲于大庆殿望祭。”布云:“必不可。但以此回奏。”
经臣退,遂约执政会左相斋室,仍草札子以往。左相犹有大庆之议。左辖陆佃云:“右相之言不可易。兼恐无不晴之理。若还就大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