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育。而且,徽宗生母已不在人世,这对他被选中继承皇位也许是有利,因为不会再有位皇母(如哲宗生母朱太妃)与向太后竞争母亲权威。由于徽宗只比赵佖小三个月,他们年龄差别只是象征意义上。但赵佖患有眼疾,即使只是视力不好,也不再是皇位最佳人选,因为皇帝每天必须阅读成堆奏疏等等。在徽宗登基当天,曾布、许将和蔡卞讨论选择他继承皇位问题,三人均认为显然应该选择徽宗,而章惇提议让第四位皇子赵似继位是别有用心。另种可能是,宫中其他人,比如宦官首领,在向太后面前说徽宗好话。太后还怀疑朱太妃与几个大宦官暗中串通,让她儿子赵似取代徽宗登基。曾布记录他后来与向太后次谈话,太后说,她问宦官梁从政继位事情该如何办,梁回说听章惇,可能他明白章惇支持朱太妃之子似继位。可以想象,也许有别宦官提议支持徽宗。[20]
非常重要是,当时朝中没有人提出不要从哲宗弟弟而是儿辈皇族中物色继承人。神宗没有在世孙子,可能英宗也没有在世重孙,但太宗后嗣中肯定有与哲宗之子辈分相当,太祖后代中肯定也有很多同辈。[21]但向太后选择也许最符合人之常情,因为将神宗儿子推上皇位意味着皇位仍由她丈夫后代继承,况且这个新皇帝还是她自己抚养长大。
1100年正月十二日这天决定,几乎彻底改变徽宗生活。假如皇位由他哥哥或弟弟继承,他就可以继续做皇帝兄弟,在这个位置上会有些责任,却能有更多时间去寻求文化上造诣。然而,从徽宗穿上皇袍登上皇位那刻起,他身边就围满*员和宦官,这些人都想影响他在新角色上作为。
向太后参政
徽宗被要求继位时,第反应就是请求嫡母向太后垂帘听政。[22]这在今人看来不足为奇,个刚满十七岁少年,可能会对掌管大宋帝国那样庞大复杂事业感到胆怯,但对徽宗同代人而言,徽宗虚岁十九,完全是成年人,因此,徽宗请求向太后垂帘听政反应出人意料。
徽宗告诉大臣,他希望与向太后同掌朝政,大臣们立即退下商议如何安排。他们找到两个不同先例。个是此前仁宗与哲宗年少,太后亲临朝殿,与小皇帝起垂帘听政,大臣们同时向二人禀奏,实际上是与太后议事。在礼仪上,太后也被视为国家统治者,她生日被定为节日进行祝贺,她听政也要向宋朝主要外交盟友辽国遣使通报。大臣们找到另种先例是,在英宗生病期间,大臣先在朝中拜见英宗,再去后宫拜见太后,禀告太后他们与英宗讨论过事宜,太后有权裁夺。这种方式只是种权宜之计,从礼仪上太后也没有被视为国家统治者。曾布认为,既然徽宗和英宗都已成年,英宗先例是最适合。其他大臣提出些异议,但最后还是都同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