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向伯嚭说明:向神宣誓次就够,如果再有第二次,说明第次已经失效,第二次效力也未必能持久。而且按照周礼,不应该向上天重复汇报同件事。听这个解释,吴人放下再次盟誓念头。
接下来,夫差带着鲁哀公北上,进入卫国境内,并再次邀请卫出公来参加会见。年轻卫出公只好硬着头皮来,他知道抗命后果很严重。宋国迫于压力,也派位大臣皇瑗来参会。
卫出公、鲁哀公和皇瑗先私下举行个盟誓,没敢让夫差知道,主题大概是目前要维持好和吴王关系,但是卫、鲁、宋三国应该保持中原传统团结,把蛮夷当道这段日子熬过去,期待以后出现转机。
吴人不会宽恕使者被杀事件。卫国人在会盟场地安置好帐篷之后
献祭,按照周礼,泰山是天子才能祭祀,这是僭越。孔子找冉有质问:这事儿你就拦不住?冉有说:管不。孔子气得没办法,说泰山神有灵,不会保佑你们。10
季康子想吞并鲁国紧邻个小国,颛臾,孔子也不满,对冉有和子路两人讲半天道理(子路在卫国干事,这次不知道为什来鲁国),想让他们劝季康子住手。这俩人不听,装糊涂,孔子也没办法。11
不仅季氏,其他两家也都僭越。本来只有天子祭祖收场时可以演奏《雍》这支曲子,它是王室专用,歌词都是颂扬天子祭祀场面如何庄严,诸侯公卿都来尽职。但是到孔子晚年,三桓家族祭祖都演奏《雍》。孔子说:你看那歌词里唱,三桓家里怎会有那大场面!12
看到三桓家族这垄断权力,为所欲为,孔子有个预感:这种局面维持不太久。鲁国国君管不大臣局面,已经五代人(从较早鲁宣公开始算,那是在孔子出生前四五十年),三桓专权已经四代人(从季武子时三桓瓜分鲁国算),三桓后人被逐出政治舞台日子恐怕不远。13
可他弟子们都是给三桓打工,这让孔子很为难。
夫差巅峰
孔子返鲁后,鲁国仍然生活在吴国霸权之下。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已经完成,正准备开启对吴国复仇战争,但吴国和中原列国还没有察觉到。
孔子回鲁国第二年(鲁哀公十二年),吴王夫差准备再次北上,召集会盟,他这次目标是让卫国臣服,先派名使者到卫国传达此意。卫国贵族们分歧很大,有人坚决不愿服从吴国,还暗杀吴使。
不久,夫差带着吴军北上。到这时,吴国人沟通江、淮运河体系可能刚完工,因为他们是趁着夏天雨季北上,这是为在北方行船方便。鲁哀公得到通报,先赶到淮河边迎接夫差,这次出行比较远,子服景伯和子贡作为外交*员随行。
吴国太宰伯嚭转达吴王旨意:准备和鲁国再进行次盟会宣誓,重申鲁国对吴王附庸关系。鲁国人自然不愿意重复这种屈辱仪式,哀公让子贡把这件事推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