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有位出身孟孙家*员,子服景伯,把这消息偷偷告诉孔子:季氏最近有点让公伯寮给搞糊涂,怕对子路不利。不过现在是主管这方面官,可以先下手为强,把公伯寮法办,从重从快,死刑。
子服景伯也曾经跟着孔子学习,但没列入孔子学生名单,因为他身份比较高,就像孟懿子兄弟,是不能当学生使唤。现在孔子是大司寇,又代理国政,学生们也都当着官,想除掉公伯寮不算困难。
公伯寮这名字里面“公”字,是春秋后期(就是孔子这个时候)鲁国兴起个风气,国君后人形成家族,氏第个字是“公”
耻辱柱上”。比孔子晚百多年《庄子》特别爱拿孔子开玩笑,肯定也会把少正卯故事重新演绎遍。但这些都没有。
孔子在世时,学术思想“争鸣”时代还没开始,孔子想找个人辩论下也不容易。而且孔子这人不喜欢,bao力,他退休以后,季氏族长季康子(季桓子儿子)曾经向他请教:想杀个“无道”之人(就是离经叛道之辈),来教导民众向善,这样可以吗?
孔子回答:您都是鲁国执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只要您走正道,心向善,老百姓都会跟着您学,您就像是风,老百姓就是草,他们不可能跟您顶着干。这就是榜样力量啊。7
所以,“孔子诛少正卯”这事,很可能是战国后期学者们创造。因为那个时候“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兵农各学派,争论、竞争很厉害,上要争各国君王,下要争青年学生。争到定程度就起杀心,幻想能消灭对手肉体。特别是荀子这人,总是鼓吹用法律手段统思想。他学生韩非子干脆就是法家,说切对君主没用知识分子都是社会蛀虫,应该消灭掉,那语气和《荀子》里面批少正卯非常像。这些跟孔子时代都不沾边。
孔子代相干事,主要是整顿社会风气。开头三个月,表面上帆风顺,鲁国显现出派新气象。市场里卖假货少,大街上谈恋爱年轻人不敢拉手走块儿,列国使者到鲁国也发现接待办事效率高。人们知道,孔子是道德先生,最好别正面跟他撞上。8
弟子入狱
但就在这派祥和安定下面,反对孔子人们开始行动。
由于这段史书都是亲孔子人书写,“为尊者讳”,们不知道孔子从政末期这场斗争具体过程,甚至是哪些人在反对他也不清楚。但们可以推测,孔子当大司寇,代理丞相,首先挤掉老贵族臧氏家族位置。臧会偏偏是个阴险小人,肯定会卖力地反对孔子。孔子弟子们,当季氏宰、费城宰,也很妨碍批人仕途。这些人自然都想把孔子赶走。
最早冲突,从孔门弟子内部爆发。
子路给季孙当大管家,是实权人物,开始有人攻击他。孔子个不太著名弟子,公伯寮,找机会向季桓子进谗言,说子路对季氏不忠,有成为阳虎趋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