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哪派学说发展到最后,都是兼容并蓄各自吸收。
可关键就在于内核。
内核保守,最终那些吸收东西都会被同化。
儒家那套内核,永远绕不过去坎,就是资本时代初期种种罪恶和仁义关系,只有谈利、谈不可抗拒天道,才有可能迈过去。
道德礼法特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或许能有,但适觉得自己水平还不足以构建完整符合资本原始积累时代新儒学体系,所以索性还是把内核变吧。
“们墨家既要利天下,那怎才算是天下大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九州归!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使人各得其所长,钧其分职,事其所喜,是谓大同乐土。”
周围民众立刻爆发出阵阵热烈鼓噪声。
“天下大同”,是秦末百家争鸣快要落下帷幕时候才有这个说法。
而天下大同概念,很明显可以看出来里面浓浓墨家和道家痕迹,而且痕迹很浓,浓到里面太多“禽兽无父兼爱”痕迹。
律来满足自己需求。”
“这就是人性。”
“是故,墨家言,义,即利也。满足需求,即为得利。”
“所以,不同人,有不同利,如果将满足需求看成人性,如果将满足需求具体表现看成人性表现,那人性表现直在变。”
“王公贵族为自己做蠹虫、维系自己奢靡生活、不劳而获,所以他们义,就是希望天下农夫被束缚在土地上为他们做事。”
道家谈天地不仁天道,那
孟子不是真正原教旨儒生、荀子也不是、后续融合墨道农等诸多想法儒生也不是原教旨。
墨家和杨朱发展,催生儒家自革新,填补漏洞,造就孟子;战国末年,各国集权,顺应时代,荀子脱颖。
到秦末,“克己复礼”已经不可能实现时候,儒生们需要个新“遥远理想”,于是融合道、墨两家想法,弄出“天下大同”。
克己复礼往后看,天下大同往前看。
就像是鲶鱼效应样,原本历史上,杨朱、墨家、道家、黄老诸多学派催生着儒学自变革,可最终又回到“存天理、灭人欲”儒教。
“封君为获得更多土地,发动战争,掀起,bao乱,这也是为利。”
“工匠希望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不再有战争,能够不再有那多赋税,这也是为利。”
“农夫希望有自己土地,能够不再有战争,能够不再有那多赋税,也是为自己利,自己需求。”
“如此种种,所以才要天下之利,因为人是所有关系总和,所以天下之义、天下之利,就要有所权衡取舍,使得绝大多数人得到利。”
告子忽然提高声音,慷慨激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