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起步时候,终究是天下之“下流”,想要发展在初期就要借用“上流”正确,借用仁义之名,然后再费劲心思把仁义改成完全不同于时代主流意思。
终究,流行数百年话语权和理所当然,不是那轻易改动。
所以对有限人尽爱,也就是兼爱,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是自洽。
因为墨子不承认儒家仁,但是仁又是个好词,他又不能直接反对仁,所以就偷换概念,将仁给出自己定义……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完全不样定义,这就导致许多墨者有些难以理解。
这就像是,天下主流都说这是只鸡,墨子讨厌鸡,但是天下人都喜欢,于是墨子指着旁边只鸭子说这是鸡。然后讲学时候说:“喜欢鸡,你看这只鸡,有脚蹼,扁嘴巴,多可爱……以后这才是鸡,那种尖嘴巴没脚蹼玩意不是鸡。”
对外,自然是有好处,总不至于把些对仁义还有幻想人吓走,毕竟墨家已经无君无父禽兽不如,要是连仁都反对,那真是想成为显学太难。
但是对内,也就产生许多古怪难以理解和误解。
,不可尽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尽爱也,誖。人若不盈先穷,则人有穷也,尽有穷无难。盈无穷,则无穷尽也,尽有穷无难”。
大家都认为好仁,墨子没有直接反对仁,而是将仁概念换为“爱自己、爱个体”,不再是个结论,而是类似于几何学初始假设,是为证明后续观点。
天下人呢,又不是无穷无尽。为什说人是有穷尽呢?你墨翟数过天下有多少人吗?
墨子说,没数过,因为随便指向南方,你说南方这片土地有没有穷尽?
假设土地空间是有限,那人没有填满有限空间,可证人是有限、可以数过来。
这就导致出现很诡异情况,儒家骂墨家都骂道禽兽不如地步,但依旧没说墨家不讲仁义。
毕竟墨子整天在讲仁义啊,总不好说人家不讲。甚至于战国末期,提起仁义,那必然是仲尼墨翟并列。
但若是仔细想想,墨家仁义,和儒生、和此时天下主流理解仁义,完全不同。
适觉得,这大可以为称之为“墨家特色仁义”。
换而言之,这不是大众眼中、主流意义上“仁义”,而是用墨家自己套东西,披上“仁义”名。因为这是个好东西,大家都喜欢。
假设人填满有限空间,既然空间有限、即便人填满也可以数过来。
假设空间无限,那人填不满,就证明人不是无限,还是能数过来,因为无限人可以填满无限空间。
假设填满,就证明空间无限是不成立,无限空间不可能填满,被填满也必然不是无限,所以有限空间内人还是有限。
由可知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由二可证人是有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