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坠入个无尽时空深渊,有种无助感和失落感。她说,过去有位前辈对她说过句话,要想在莫高窟生活,首要功夫是要耐受得住这里寂寞。
也是在那天晚上,她对说,大家都认为她留在敦煌是自己选择,其实她有几次想过离开敦煌。问她:“最后为什留下来?”她说:“这是个人命。”鸠摩罗什当年随吕光滞留凉州达十七年,也是在种并非自己选择情形下开始佛法弘扬,而樊锦诗是随历史与命运风浪流徙至此。不同是鸠摩罗什当年是东去长安,后来在“草堂寺”负责佛经翻译工作;而樊锦诗是西来敦煌,在“莫高窟”守护人类神圣遗产。好在有彭金章这匹“天马”,在她最艰难时候,“伴她西行”,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和她起守护千年莫高,直到他生命终点。
夜幕降临时,九层楼四周愈发安静,安静得仿佛都能听到彼此心跳。们耳畔是随风传来阵阵叮叮当当铃声,断断续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樊老师说那是九层楼铃铎。铃铎声音跃动在黑夜和白天交替之际,让人感到仿佛游走在变幻莫测梦境。直到满天星斗闪耀在们头顶,微风从耳际拂过,那壁画里飞天弹奏音乐也好像弥漫在们周围……
突然明白樊锦诗愿意辈子留在敦煌原因。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安顿,在这里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楼铃铎响起,世界就安静,时间就停止,永恒就在此刻。
三
把录音和访谈稿带回北京,很快就整理出文字稿。
从内容来看,这已经具备做成个访谈录或口述史基础。但口述文字要落实到书面,存在些显而易见问题。第,访谈涉及问题比较分散,需要条分缕析、理出层次、分出章节;第二,关于壁画艺术、石窟考古、遗产保护等许多具体例子只是口头提到,年代、数据、事件详细经过在口述过程中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和翔实,有些问题只是点到为止,需要事后查实补充;第三,谈话中有内容比较充分,有些内容比较单薄,需要事后翻阅资料、查漏补缺;此外,口头表达避免不口语化,而其中涉及敦煌历史、敦煌艺术、敦煌学、考古学以及遗产保护等问题却是专业性、学术性极强话题,必须确保知识性内容准确无误……如此来,深感访谈稿件离最终成书距离遥远。究竟如何来处理这二十万字采访稿,成面临个难题。
把口述内容整理出十三个部分,分别涵盖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这就是这本书十三章最初框架结构。这个框架不仅包含樊锦诗个人命运、人生经历,还涉及敦煌历史、艺术、学术以及敦煌保护管理等各方面问题。但是,不能确定樊老师是否同意这样框架。当忐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