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20年后,这数字上升到31家工厂,纱锭略多于100万支。接下来是第次世界大战,它对中国棉花产业化起到类似于拿破仑战争125年前对欧洲大陆所产生那样作用,对整个亚洲棉花业也是如此。它所造成保护主义影响创造个工厂建设热潮,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雇用252,031名工人,其中半集中在上海。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从全球来看,1913年到1931年间,锭子数量增长14%,但在中国,锭子数量激增297%,是同期全球增速20倍。以1913年为基准年,到1931年,中国锭子数增加到397%,日本增加到313%,印度增加到150%,美国增加到106%,而俄国下降为99%,英国下降到99%,德国下降到97%。机械化织机情况也是如此,1913年至1925年间,中国机械织机数量增加到3倍多,日本增加到近3倍,但英国略有下降。72
到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棉纱制造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到1925年,中国棉花出口量超过进口量。1937年,中国在棉纱和棉纺织品上再次自给自足:1875年,中国98.1%纱线仍然是手工纺纱,但到1931年,只有16.3%纱线是手工纺纱,而几乎所有纱线都来自国内工厂。棉花已成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作家施宗树说:“上海正在迅速成为远东曼彻斯特。”73
中国棉花工业和其他地方样,也是利用廉价劳动力;事实上,中国劳动力比包括日本在内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便宜。1916年,当美国商务部报告中国棉纺厂情况时,发现成千上万工人昼夜轮班工作,周日只有12小时休息时间。他们工资约为每天10美分。中国工作时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长”,而且没有童工法,是世界上成本最低棉花生产国。甚至孟买棉纺厂主也害怕中国竞争,这主要是因为,与他们不同是,中国棉花工业“完全不受工厂限制性法规约束”。74
即使是在低成本劳动力情况下,中国棉产品制造商也明显偏好最便宜工人,即妇女和儿童。到1897年,这些纺纱厂79%工人是女性,15%工人是14岁以下男孩和女孩。如前所述,虽然在19世纪初妇女还不能进入工厂,但是到19世纪90年代,农村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廉价进口棉纱变化,妇女开始成为劳动力。无论是女是男,农村移民都是劳动力核心,他们往往是直接从农村雇来,还往往面临着重大胁迫。工厂里大权在握男性工人,也就是所谓“拿摩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