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以及向什方向扩展”。20年后1873年,福布斯·沃森(J.ForbesWatson)出版《印度纺织品制造商样品图鉴(第二辑)》(CollectionofSpecimensandIllustrationsoftheTextileManufacturersofIndia),这是本漂亮四卷本著作,其中有数百个印度布料样品,有着详细描述,包括长度、宽度、重量和产地。些样品甚至列出它们每码价格——所有这些都是为使欧洲制造商能够通过复制这些织物,在印度市场上有竞争力。1906年,“内阁大臣委派名印度事务部*员检查印度手摇织布机产品,以确定是否有任何印度制造产品不能由英国机械织布业制造,并且获得利润”。25
中国市场同样诱人。1887年,位驻扎在宁波英国官僚向曼彻斯特商会发布份“有关宁波地区本地棉产品制造商报告”(ReportontheNativeCottonManufacturersoftheDistrictofNing-Po),他在报告中附上“些在这里常见……棉布样品”。英国驻中国领事早些年已将两箱“中国几个地区劳动人口穿普通服装送交曼彻斯特商会,包括这些服装成本价格”。这些服装在曼彻斯特商会展览两天,“吸引很多人参观”。制造商和帝国z.府努力非常成功。1880年,英国在印度市场份额增加到60%左右。孟加拉商人抗议英国进口浪潮,但毫无结果。26
来自世界棉花产业中心地带棉纱和棉布流入新近成为落后地区世界棉花种植区,带来去工业化海啸。1869年,贝拉尔棉花专员哈利·里韦特-卡纳克观察到:“廉价进口机器制成品在许多方面把本地纺纱工和织工完全赶出市场,许多人不得不出门找活儿干,或者从事农业劳动。”
殖民地和新殖民世界服装:1820—1920年英国棉布出口,按目地分类。
在19世纪中叶,仍有数百万人从事手工纺织,就像他们几个世纪以来所做那样。工业生产纱线和布料竞争开始在19世纪上半叶破坏生产,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它实际上破坏印度用于出口布料生产。然而,在旧棉花世界中心,那里人们仍然还在家庭内部生产纱线和布料供当地消费,这样变化似乎仍然遥远。但现在,在19世纪最后三分之,这种情况即将改变。通常情况下,这些变化展开得很慢,起初几乎看不到——例如,条新铁路线从遥远工厂运来纱线——但有时它们也可能发生得很突然。在印度,美国内战就是这样个事件。在那场战争中,许多纺纱厂发现自己无法以市场价格竞争得到其关键原料。马德拉斯商会(TheMadrasChamberofCommerce)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