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知州和诜向童贯献策,他认为燕京人民早就欢迎宋军驾到,应该以攻心为原则,降下黄榜和大旗,告诉人们攻打辽国是不得已,并严明军纪,不准抢杀,如果辽国守军能够率城投降,就授予节度使官职。
童贯听后大喜。为贯彻这条计策,童贯派张宝[15]、赵忠两位使臣前往燕京,劝说天锡帝投降。天锡帝将两人砍头。另位使臣赵翊被派往易州,希望劝说那儿守军史成投降,被史成抓起来送往燕京,随后也被砍头。
既然天锡帝不识趣
1122年)正月初,宋徽宗完成《艮岳记》,将这片皇家园林吹嘘得天花乱坠。[10]
十三天后,辽中京陷落,宋徽宗才想起来,必须尽快出兵燕京,才能避免落在金国后面。旦金国首先攻克燕京,北宋想要拿回来就困难。
三月十七,金国从西北方给北宋代州守军发来军牒,声称金国已经占据山后地区。由于辽国居民纷纷从金国占领地区逃往北宋境内,金军发牒,要求北宋边境守军不得收留难民,否则后果自负。[11]
军牒传到皇帝处,更增加出兵急迫性。
四月,就在天锡帝派遣使臣前来时,宋徽宗却派遣童贯任宣抚使,率领十五万兵马北上收复燕京。这仗,是北宋能否收复燕云十六州关键。
大军定于十四出兵。宋徽宗从斋宫端圣园中出来观看出兵仪式,他给童贯命令分为上中下三策。所谓上策,指是如果燕京人民列队欢迎北宋军队,宋军就乘机顺利拿下,恢复旧疆土;中策是,如果辽国天锡帝再识趣点,向大宋称臣,就保留他藩王地位,这等于是收复旧土,但燕京还是交给契丹人统治,只是恢复名义统治权;所谓下策,就是燕京人民不想回来,天锡帝也不想称臣,那很可能就陷入僵持局面。[12]
四月二十三,童贯驻军前线高阳关。
五月初九,宋徽宗任命蔡京儿子蔡攸作为童贯副手。蔡攸显然是去分功,因为他认为这次战役只是次走过场,大宋必胜无疑。五月十二,在辞别皇帝时,正好有两个貌美侍女站在皇帝身边,蔡攸请求说:“等臣得胜归来,希望陛下将她们赏赐给。”如果在平时,索要皇帝女人是死罪,但宋徽宗却笑起来,没有责备意思。[13]
五月十三,童贯将前线大军分成两路,东路军中心在雄州,由名将种师道指挥,屯扎在前线附近白沟;西路军中心在广信军(现河北保定徐水区西),由另位著名将领辛兴宗指挥,屯扎在范村。
在所有将领中,最著名也最有经验是老将种师道。[14]种师道长期在西北方与西夏对峙,积累丰富作战经验。他并不赞成与辽国作战,认为宋辽已经息兵上百年,不应该挑起战端。但他仍然遵从童贯调遣,率兵上阵。他名义上是指挥官,却处处受到童贯节制,无法按照自己意图指挥军队作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