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尚常山公主,固然与冯太后感念其父有关,但背后起作用应该都是和冯太后有特殊关系李冲。
袭爵与否,对陆安保和陆昕之兄弟二人以后人生走向极为关键。《魏书》说“昕之由是承爵尚主,职位赫弈”,而异母兄陆安保因为失去袭爵机会,竟然从此“沉废贫贱,不免饥寒”。[15]当时袭爵之争那普遍,从陆昕之兄弟事例看,这种纠纷确具有实际意义。当然,以陆氏之显赫尊贵,纵然不得袭爵,照说也不至于沦为贫贱饥寒,大概袭爵之争伤兄弟感情,陆昕之后来未曾照顾兄长(再看不到兄弟两家之间有任何联系)。不过更重要原因可能是陆氏人物在太后末年及宣武帝初期两次卷入谋反大案,整个家族遭受严酷打击,嗣后陆安保又得不到足够救助,竟至于“沉废贫贱,不免饥寒”,与兄弟陆昕之形成巨大反差。
据《魏书》,陆昕之“风望端雅”,“容貌柔谨”,孝文帝似乎很喜欢这个妹夫,“特垂昵眷”。据《金石萃编》卷二七所录孝文帝吊比干碑碑阴题名,太和十八年(494)跟随孝文帝从洛阳到邺城侍臣中,有“散骑侍郎东郡公臣陆昕”[16],这个陆昕,就是陆昕之,这时他也就二十来岁。在太和十六年改降五等之后,他爵位东郡王已“例降”为东郡公。太和十八年时陆氏还是步六孤氏,但这个碑是五年后担任河内太守陆琇所立,他把宗室拓跋氏和自家步六孤氏都按照改姓后新姓氏来刻写,其他诸人则仍其旧,所以出现某种奇怪不致[17]。
太和二十年年底(497年年初)陆叡和穆泰在平城策划针对孝文帝政变,失败后陆叡妻儿们都流放到辽西,陆氏宗支不免都受定牵连(如从弟陆琇就因此被免官),但看起来似乎对陆昕之影响不大(或受影响时间不太长),大概就是沾驸马爷这个身份光。但是当景明二年(501)夏发生咸阳王元禧谋反重大变故时,在河内太守任上陆琇涉嫌知情甚至参与。于是陆氏遭受五年之内第二次打击,曾经豪贵时陆氏就此跌出顶级高门序列。这次陆昕之也躲不过去,被免官。不过很快“以主婿”复出为官,“除通直散骑常侍,未几,迁司徒司马”,获得机会,外出担任州刺史。《魏书》说他“世宗时,年未四十,频抚三蕃,当世以此荣之”[18]。所谓“频抚三蕃”,是指连续担任三个州州刺史,这三个州是兖州、青州和相州。永平四年(511)夏,陆昕之死于相州任上,死时可能还不到四十岁。这就使得常山公主下子进入中年丧夫困境。
常山公主与陆子彰
常山公主在陆家,号称“奉姑有孝称”,姑,就是陆昕之母亲卢氏,即卢度世女儿,卢渊姐妹。可是卢氏不久也去世。《魏书》说:“昕之卒后,母卢悼念过哀,未几而亡。”这之后就只有常山公主支撑门户。公主育有三个女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