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样,匈奴国家包含多种多样人群与文化,绝不会是单语言、单族群和单文化。那种探求什是匈奴语、什是匈奴人研究传统,就是把匈奴帝国政治体属性与该帝国统治人群社会体属性混淆起来。建立匈奴帝国那个人群,也许与帝国内大多数人群在文化上本来非常不同,但历经漫长政治与文化过程,统治集团在维持认同同时,必定发生巨大文化转型。
比如说,学术史上曾热烈讨论过匈奴说什语言,绝大多数争论现在看来都已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有效性应该规定在有限范围内,也就是问,后来建立匈奴帝国那个统治集团是说什语言?这涉及该集团原来在哪里,如何征服草原上原有社会(理应也存在个或多个大型政治体)。有学者建议,匈奴是从漠南进入漠北,他们在漠南时,是印欧语人群,进入漠北后逐渐被突厥化。这个建议史学背景是印欧语东扩。如果们接受“语言迁徙不意味着人群迁徙”说法,印欧语东扩不定是印欧语人群东迁,而是印欧语所代表某种文化(比如骑射和游牧)向东方发展。这种印欧语文化(甚至还有人群)东扩,在陇山—黄河地带与春秋战国时代急剧崛起华夏各政治体相遇,遭遇阻隔,其中先锋集团如月氏和匈奴被迫向北发展,匈奴就是这样先入鄂尔多斯,后被日益强大秦压迫到漠北。
按照这个理解,匈奴在进入漠北之前,说某种印欧语(特别是某种Iranic)。但正如亦邻真先生所说,不管匈奴本来是说什语言,等他们在漠北安家落户以后,在那个突厥语(Turkic)海洋里,他们最终都会突厥化。当然,这并不是说,匈奴帝国都是说某种或多种突厥语,甚至也不全都是说阿尔泰语(Altaic)。在匈奴帝国内,定存在着众多语言与文化,包括阿尔泰语系各语族多种语言、汉语和印欧语中伊朗语(Iranic)各语言,甚至也不能排除芬—乌语系(Finno-Ugric)各语言。语言复杂丰富,意味着文化传统复杂丰富。匈奴是个巨大文化复合体。把匈奴帝国范围内某种单考古学特征视为“匈奴文化”,当作标准去检验其他考古发现,以确定是不是“匈奴”,这种做法首先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很大风险。
们再回到蒙古戈壁。6世纪以后,突厥、回鹘、鞑靼乃至后来蒙古,都以鄂尔浑河、塔米尔河河谷地区作为其政治中心,甚至突厥之前柔然也以这地区为中心。那,匈奴时期政治中心是不是也在这里呢?从塔米尔河河谷匈奴墓葬和三连城来看,至少在某个时期内,匈奴也曾经以这地区作为战略后方。这就引出另外个问题:全盛时期匈奴帝国,其重心是在漠南还是在漠北?
回鹘九姓可汗牙帐城
大漠深处:清晨赛音山达
把蒙古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