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便是看不起自己。”卢家睦原来学是名士风度,却阴错阳差继承父亲遗留产业成为商人,他娶昭如,夫妇俩气息相投,坚持重诚信、施仁义商业道德。小说处处将家睦昭如夫妇与家逸荣芝夫妇作比较,有意夸张荣芝心机与刻薄,通过刻画荣芝对家逸负面影响,来反衬昭如对家睦所示正面影响。
更进步论,作者没有把传统文化价值观仅仅落实在亚圣后裔身上,成为种广陵散绝唱,而且把这种文化精神弥散在整部小说书写空间。传统文化因子在北中国普通人家庭(即普通民间世界),无论贫富贵贱,均有丰富蕴藏。如小说楔子开篇就写老年文笙去四声坊买风筝,有这样段对话:说起来,四声坊里,这手艺怕是只留下你们家吧?/是,到又是单传。/生意可好?/托您老福,还好,昨天还签单。只是现今自己人少,订货净是外国人。/哦。/照老例儿,今年庚寅,写个大草“虎”吧。/行。/今年不收钱。您忘,是您老属相,不收,爷爷交代。/呵,可不!……想,所有读者开始读到这段对话都会摸不着头脑,但是渐渐读下去就知道,八十四岁本命年(2010)卢文笙去四声坊买风筝,四声坊风筝艺人龙师傅当年曾受卢家睦嘱托,每到虎年便扎个虎头风筝送给卢文笙作生日礼物,此“老例”已经传到龙家第四代,仍然在坚持着。这便是中国平民仁义所在。还有小说第七章写郁掌柜雪夜苦谏文笙回家,第八章写卢文笙不惜破产援助姚永等等故事,都让人动容。诸如重诚信,施仁义,待人以忠,交友以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中国传统做人道德底线,说起来也是惊天地泣鬼神,在旧传统向新时代过渡期间维系着文化传承。如果要说真有所谓民国时代特征,那,在阶级斗争学说与实践把传统文化血脉荡涤殆尽之后今天,人们所怀念,大约也就是这样脉文化性格。
这也是二十世纪历尽创伤中国要中兴复元“线生机”。小说取“鸢”为书名,自然是别有寄托。第五章第三节,写毛克俞教学生绘画,卢文笙画个大风筝,取名为“命悬线”四个字,毛克俞说:“放风筝与‘牵线而动全身’同理,全赖这画中看不见条线,才有后来精彩处。不如叫‘线生机’罢。”其实这两个成语意思仿佛,不过是从不同立场来理解,死与生都维系在这条看不见线上。小说里多次写到风筝在抗日活动中为扶危解难起重要作用,这难免是传奇故事,真正意义还是当下社会需要,普通人道德底线维系国家命运民族盛衰,道德底线崩溃,那就是顾炎武忧虑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故而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匹夫之责,不在危亡之际表现出奋不顾身自愿送命,而在乎太平岁月里民间世界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