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巴克奈尔,D·H·图克:《心理学指南第二版[M]》,伦敦:丘吉尔出版社,1882
J·E·D·埃斯基罗尔:《精神病[M]》,R·德·索绪尔译,纽约:哈夫纳出版社,1965
J·G·西格纳,J·L·卡明斯:“器质性情感障碍下德·克莱拉鲍特综合征[J]”,《英国精神病学杂志》,151(1987):404—407
J·
括化方式“意识到”上帝意志或意旨。在文献中,找不到其他类似、涉及到宗教情感(或称为上帝之爱)纯粹色情狂病例。
结论
参照上文中引用、由伊诺克和特里索恩所提出德·克莱拉鲍特综合征基本形式确诊标准,P病况全部相符,只项例外:P产生妄想,笃信自己正与另人R钟情相恋,暗通款曲;是R首先坠入爱河,大献殷勤;病症发作突然;P对色情妄想对象始终不渝;他能为R自相矛盾行为自圆其说;病程似为慢性;P殊无幻觉,也无任何认知缺陷。(然而,尽管可以说R拥有“更高社会地位”,但P不可能在他们初次见面时就知道这点)。P情况与确诊标准高度致,而且P和其他病人具有若干相似病前特征,这就进步证实该综合征为种独立病症。
至于病例结果,大多数论者秉持悲观态度。德·克莱拉鲍特曾记录过几起纯粹色情狂病例,患者病症在没有显著改善情况下持续七年至三十七年之久。综览此后文献资料,们发现这确然是种绵恒持久爱情形式,往往直至患者死方休。
德·克莱拉鲍特综合征患者受害者可能遭受骚扰、压力、人身攻击和性侵害,甚至死亡。尽管在本案例中,R和M最终和好如初,后来还成功地领养个孩子,但其他受害者们则被迫离婚或移居国外,还有部分受害者因患者给其造成烦恼而需接受精神治疗。因此,继续完善该病症确诊标准,并使专业人员广为熟知之,乃十分重要。有妄想症状患者不大可能向外界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患病。他们亲朋好友可能也不愿如此看待他们,因为,正如穆伦和帕泰所言,“爱病态延展与正常经验不仅相互接触,而且互有重叠。们最为珍贵经验之也许会转化为心理变态,这点往往并不容易被人接受。”
参考文献
A·埃阿斯拉:“位沙特妇女身上色情狂病症[J]”,《英国精神病学杂志》,153(1989):830—833
C·G·德·克莱拉鲍特:“色情精神病[J]”,《精神病学丛刊》,巴黎:大学出版社,1942:315—322
C·佩雷斯:“跟踪狂:妄想何时成为犯罪?[J]”,《美国刑法杂志》,20(1993):263—280
D·拉斯金,K·E·苏利文:“色情狂[J]”,《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31(1974):1033—1035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