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后第十九天,苏作协理事会举行会议,作协总书记法捷耶夫在题为《作家协会工作某些问题》报告中,严厉批评格罗斯曼《为正义事业》宣扬“善恶循环反动唯心主义哲学”和“无冲突论’九五四年,作品出书时,格罗斯曼不得不作大量修改。但依旧难逃厄运。九五六年以后,他作品不准出版和再版,个并非十分响当当作家,从此淡出江湖,要不是政治上机遇,也许,他真便会永远销声匿迹,在文坛上消失。
三
苏联文化机制非常奇特,它方面愿意传扬些人声誉,哪怕他作品虚假苍白得令人咋舌;另方面它把些作家视为异类,打入另册,贬损他,批判他。摇旗呐喊式传扬和狂风,bao雨般贬损,都源于个时期文艺政策和某些人卑劣狡黠、颂上媚俗心态,与正常健康文化氛围南辕而北辙。遭此劫难岂止格罗斯曼人,而且他既不愿意从此搁笔、停止创作,又不愿改弦更张、随波逐流,等待他就只能是更悲惨结局。
四年残酷战争,母亲及亲属战争中悲惨命运,战后辛勤笔耕却遭贬损封杀,对个文化人来说,是最痛苦,格罗斯曼陷入精神上深深孤独无靠之中。但亦正是这难言孤寂,使他彻底洗涤人生喧闹与浮名,去与长眠地下亲人和战友对话,探寻真理,探寻历史、战争、生存和命运中深层次蕴藉。
苏共二十大召开和对个人迷信揭露,使苏联开始“解冻”气候,亦使格罗斯曼那颗冰冷孤寂心充满希望和新活力,并产生再次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重新形成历史哲学观点决心。因此,他着手创作《生存与命运》,虽然是两部曲第二部,虽然作品情节线索依然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主线,虽然《为正义事业》主人公除为国捐躯者,不少人物仍在小说世界中继续生活和战斗,受着生存与命运煎熬和拨弄,但作品无论从构思、观念、手法到整体思想艺术水平,都发生极大变化,完成次飞跃,达到新高度。如果说,作家在《为正义事业中》所要表达最高思想,是为正义而战人民是不可战胜,那在《生存与命运》中切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深邃得多。作家已经不是单纯地描写历史事件,描写各种各样主人公生活和命运,而是用自己思想之光,用自己对社会、战争、民族、人类命运独特见解之光,贯穿于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存与命运根本现象叙述之中。
从九五三年到九六年,格罗斯曼在孤独苦寂中,又花费八年时间,终于完成这部七十余万字巨著。四周万籁倶寂,身边除厚厚堆倾注他全部才华和心血文稿,连个朋友也没有。他轻轻吁口气,苦涩地摇摇头,闭上疲惫双眸。他不知道,明天到编辑部,他《生存与命运》将会是个什样命运,他更没有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