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生。
、烦扰、不安;这种刺激若是过多,也会扰人通宵,难以入睡。再加上苏东坡位好友王诜驸马把这些诗刊印出来,可就更使人烦恼。在诗是表情达意最通俗文学形式时代,两行巧妙诗,比长篇大论表章更有力量。而苏东坡当时是家喻户晓;他诗在文人雅集时是要歌诵。对苏东坡呼声不能再置之不理。
在神宗熙宁七年(○七四)九月,苏东坡在杭州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密州高青岛很近。他在济州只有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从熙宁十年(○七七)到元丰二年(○七九)三月。
苏东坡在向杭州南山、北山上寺院方丈至交告别之后,携眷启程北上。他妻子已经买个非常聪明丫鬓,才十二岁,名叫朝云,她以后在苏东坡生活里非常重要。
密州是个很穷县分,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别。当时*员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他《菊赋》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花菊食之,如腹而笑。”
王安石已去职,现由吕惠卿当权,创行新所得税法。免役税分派远非县中人民所能负担。孩童死于道边。这时期苏东坡写诗中曾说绕城而走,葬埋尸体,热泪盈眶,几年后,他在封信里曾提起他救三四十个饥饿孤儿,在自己家里抚养。
万物各得时,生日皇皇。
只有诗人达到这种与自然浑融为时,他才能写出下面《吏隐亭》这样诗句: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日清风眠北偏,朝来爽气在西山。
从这种神秘观,他获得精神上解脱,这种解脱正仿佛白云无心飘浮在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日子却写出最好诗歌。按照中国标准说,到这时期,他诗才达到完全成熟地步。这时愤怒与苛酷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喜悦与生活中乐事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着。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他对陶渊明诗越发爱好,他那首《西斋》诗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在这首诗里,不但可以看到真正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浑然体,以及对大自然本身声音色彩显示出静谧喜悦。原诗如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