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颜色到风给人感受,但同时又要关注历史考据,不能在事实方面有漏洞。
这,已是她在本书中实践过技巧,无论是十七世纪解剖学家费尔海恩,还是肖邦……她特别善于在历史书之外历史中撷取吉光片羽,抛开宏大叙事,抛开被引述无数次经典,而去聚焦那些被遗忘人性和神性,用诗意再述完成思想升华。
托卡尔丘克曾对中国记者特别提到:“现实主义写法不足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人在世界上体验必然承载更多,包括情感、直觉、困惑、奇异巧合、怪诞情境以及幻想。通过写作,们应该稍微突破这种所谓理性主义,并用这种方式去反过来强化它。们生活在个不断给人惊喜、不可预知世界。所理解写作是种拉伸运动,它拉伸着们经验,超越它们,建立起个更广阔意识。喜欢把现实与幻想糅在起,但也写基于十八世纪事实基础历史小说。”
……回到她得奖那天,第反应是:这应该是第个写到人类探索人体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无论是剖析自己截肢费尔海恩,还是开创塑化标本哈根斯,都是兼具想象力、偏执而专注人物,不可多得,但他们极少有机会出现在纯文学作品中。(在此特别感谢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教授,在翻译这部分内容时,们讨论些术语和观念问题。)在被跨越、被消除所有界限中,生与死之间是否也存在另种关系?托卡尔丘克对他们、对这个话题关注饱含哲思,延续贯彻她小说创作已久对生与死思考。这本书也因此展现极为开明世界观。
在本书最后,托卡尔丘克把这种哲思与写作本身联系在起:“们互为互文,把对方转换为文字和大写字母,让彼此永生,将彼此塑化,将彼此浸没在福尔马林溶液般长篇短句里。”
于是
2019年10月14日
(本文参考2019年7月29日《纽约客》专访文章,作者:RuthFranklin;2018年3月《新京报》专访文章,作者:宫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