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写于九六三年,那时“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本随报附送“东南亚周刊”,这篇小说是为那周刊而写,书名本来叫做“素心剑”。
九七七·四
,做知县有成绩,加同知衔。不久就发生著名“丹阳教案”。
邓之诚先生“中华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这件事:
“天津条约许外人传教,于是教徒之足迹遍。莠民入教,辄恃外人为护符,不受官吏钤束。人民既愤教士之骄横,又怪其行动诡秘,推测附会,争端遂起。教民或有死伤,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挟,勒索巨款,甚至归罪官吏,胁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须革职永不叙用。内政由人干涉,国已不国矣。教案以千万计,兹举其大者:
“……丹阳教案。光绪十七年八月……刘坤、刚毅奏,本年……江苏之丹阳、金匮、无锡、阳湖、江阴、如皋各属教堂,接踵被焚毁,派员前往查办……苏属案,系由丹阳首先滋事,将该县查文清甄别参革……“(光绪东华录卷O五)
祖父被参革之前,曾有番交涉。上司叫他将为首烧教堂两人斩首示众,以便向外国教士交代。但祖父同情烧教堂人民,通知为首两人逃走,回报上司:此事是由外国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涌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跟着他就辞官,朝廷定“革职”处分。
祖父此后便在故乡闲居,做诗自娱,也做很多公益事业。他编部“海宁查氏诗钞”,有数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这些雕版放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为们堂玩具)。出丧之时,丹阳推十几位绅士来吊祭。当时领头烧教堂两人路哭拜而来。据伯父、父亲们说法,那两人走里路,磕个头,从丹阳直磕到故乡。对这个说法,现在不大相信,小时候自然信之不疑。不过那两个人十分感激,最后几里路磕头而来当然是很可能。
前些时候到,见到表哥蒋复聪先生。他是故宫博物院院长,此前和二伯父在是同班同学。他跟说些祖父事,言下很是赞扬。那都是本来不知道。
和生说,祖父接任做丹阳知县后,就重审狱中每个囚犯,得知和生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凶,确是事实,也不便擅放。祖父辞官回家时,索性悄悄将他带来,就养在家里。
和生直到抗战时才病死。他事迹,爸爸、妈妈从来不跟人说。和生跟说时候,以为他那次病不会好,也没叮嘱不可说出来。
这件事直藏在心里。“连城诀”是在这件真事上发展出来,纪念在幼小时对很亲切个老人。和生到底姓什,始终不知道,和生也不是他真名。他当然不会武功。只记得他常常两天不说句话。爸爸妈妈对他很客气,从来不差他做什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