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若是能有三五百组实验材料,那就不仅够用,而且绰绰有余。
项目实验线再长,但只要每天有如此超量供应,其他组就不会断顿。
最重要是,杨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尝试。
实验就是试验,尝试多,就更容易得到正确结果。
中国学术界,其实直有个习惯,或者说是幻想模式,就是先通过超量理论计算,来完成大部分实验前置工作,也就是用试算代替试验,接着,再用实验来验证试算结果,成功则成功,不成功则再算。
“老苏,你再坚持坚持,善始善终才对,是不是?”杨锐在会议桌上,与苏先凯亲切对话。
苏先凯眼神,就像是跑千米之后,又被要求跑万米虚弱宅男,那是种好像自然但没力气表情。
杨锐拍拍苏先凯肩膀,道:“老苏,你现在工作,是咱们项目基石啊,你可得挺住啊。行百里半九十,努努劲就到。”
苏先凯有气无力道:“主任,主任啊,提高十倍产量,那是行百里半九十吗?等于说,咱们现在十里路都没到呢。”
“做实验怎能这比较呢,生产紫红质蛋白关键,是你找到正确生产方法,对不对?”杨锐轻声细语给苏先凯做着工作。
这样幻想模式,想起来是很美好,实际上却很少发挥作用。
共和国成立以后几次大科研项目,不管是两弹星,还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又或者多个工程和产业项目,只算物料成本,比国外科研机构便宜不多少,若非如此,也不会重新出现造不如买论调。
事实上就是,国外实验室也是做试算,而且,因为人家学者更有经验,接受系统教育更完善,反而算更好——更悲哀事实是,即使试算再好,做实验时候,该错还是要错,该重来还是要重来,所以,物料成本总归是少不。
至于人工成本,国内学者亏就更多。在90年代
他曾经做补习老师并开补习学校时候,早就做过不知道多少次劝慰工作。
苏先凯压力巨大,个劲摇头,道:“这是才找到种生产方式,好不容易提高产量,您就又提出新要求。”
“老苏。”杨锐郑重其事道:“不是要求高,是与咱们竞争对手太强,你说,如果咱们在基础材料产量上,和国外实验室模样,咱们能赢下来吗?”
苏先凯嘴唇动两下,缓缓摇头:“知道咱们必须得找到自己优势,问题是,现在产量真已经是极限,也许再想想办法,还能提高个两倍左右,十倍是做不到,这等于是100倍于传统方法。”
按照传统方式做出来牛视紫红质蛋白,每天产量也就够做个三五组实验下,10倍于其,说起来是能做三五十组实验,但是,考虑到实验进度加快之后,项目实验线就会变长,三五十组实验根本不够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