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和生物联系紧密,不过,杨锐做学生时候,也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学个两三年基础课,总学时不超过500个小时。
要是点旷课都没有,再加上自学话,对生物系学生来说,倒是能个大概,但真能做到此点人并不多,曾经杨锐也并非是永不旷课党成员。
如今再来次,杨锐照样做不到永不旷课。不过,王永教授向对杨锐很好,有空时候
这是属于两人默契。
杨锐很喜欢上王永教授课,他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本都是王永教授帮他补起来。这没什丢人,能做项目学者太多,全知全能个都没有。
所谓交叉学科,许多大学辅导员在给新生做开学演讲时候,都会强调多学几门课程重要性,并将交叉学科和复合型人才说无比高大上——然而,现实科研中交叉学科,从来都不是口气学成。
名生物学家,在有需要时候,学习和钻研些无机化学知识,再学点有机化学知识,偶尔涉猎物理,粗略练习数学技巧,过上五年十年时间,他自然就有资格对交叉学科进行研究。
而大学辅导员之所以是辅导员,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知识。
“今天课就讲到这里。”
伴随着下课铃声,是王永教授有些沙哑声音。他是教学型教授,在课堂上付出精力和汗水,远比科研岗位上多。
相对于喜欢做科研教授来说,教学型教授是很吃亏,尤其是在北大这样名牌大学里,学校需要是业内顶尖学者,而非业内顶尖教学者。
不过,王永教授风格却很受学生们欢迎,只是几秒钟时间,王永教授讲台前,就围满人。
全都是想要问问题学生。
在科研领域,是不存在蹴而就故事,更多,是终生学习。
杨锐对生物学解相对深入,80年代生物学知识,也不是他主攻方向。不过,对于只读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杨锐来说,多学些20世纪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却是不错选择。
北大也为杨锐提供充分资源。
像是王永教授这样教学型学者,落在其他学校,早就被追捧做博导硕导去,也就是在北大,还能继续给本科生上课。
杨锐在完成高数基本训练以后,就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化学上。
有些学生或许没什问题,他们也想听听其他同学问题。
如饥似渴学生们,恨不得将每时每刻都用于学习,从而抢回自己失去或者未曾失去十年。
听课与提问,更是学生们异常渴求部分。
杨锐也快速整理好随身物品,来到讲台前,将自己最近做习题和心得体会,交给王永教授,笑道:“王教授,今天先回去。”
“好,改过以后再过来。”王永教授边回答其他同学问题,边会意收起杨锐交上来“作业”,并将他上次交过来,归还给杨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