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心人推动下,已经不止是药企和卫生系统单位在传说八卦,像是北大这样学校和研究机构,也在密切关注着杨锐做“不予通过”决定。
对于学者们来说,这也是代表着次学界发声。
当然,不认识杨锐人,远观是种风景,认识杨锐人,近看又是种风景。
王永就始终很担心杨锐,在自己教无机化学课程上遇到杨锐,等下课,立即来到杨锐面前,要他作业,当堂批改以后,道:“你做题思路还是很清晰,恩,你要是做什事,都头脑清晰就好。”
杨锐化学基础比数学好些,但也还需要积累,因此是经常来上课,看着王永给自己修改几点问题,注意力就偏移。
时间过飞快,六月结束,学生们就数着天儿准备过暑假。
杨锐考几门试,又免试几门,就差不多处于放假状态。自从去清华做讲座,并写本《基因组学》以后,弱点老师都不敢再用对学生态度对杨锐。
做老师最知道写本教材级学术专著有多难,说是大家终身目标也不为过。就七八十年代学术氛围来说,也就是北大清华等少数重点学校老师,有资格做教材级学术专著,剩下地方高校,偶尔能出位这样人物,基本都是校宝,即使如此,地方高校教授写学术专著,也鲜少有出省做教材,只有北京才是中国。
杨锐《基因组学》却不仅仅是北京或者中国,他这本书早就被诺顿出版社卖遍全美,甚至卖到欧洲。诺顿本来就是专业大学出版社,目标以大学为主,渠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好。杨锐在学术界名声,有部分就来源于此。
《基因组学》出口转内销翻译版本在国内也渐渐流传开来,不过,中国z.府机构向反应缓慢,像是换教材这种事,更不单纯,没有国外大学自行更换教材灵便,但该知道杨锐老师,就没有不知道《基因组学》。
王永发现杨锐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说什,很是无奈道:“你怎还是没心没肺,你知道在说什吧。”
杨锐这才反应过来,道:“您认识秦翰池?”
“不认识。”王永没好气道:“就算认识又能怎样,肯定是站在你这边。要回办公室,你会还有课吗?起走?”
他是不想其他学生听到两人对话。
其实也很少有学生往王永和杨锐之间凑,大家都知道王永给杨锐开小灶,现在才大二时间,大多数学生才刚刚对化学有科学概念,杨锐无机化学水平就可以写普通水平论文,凑到跟前也只是些听不明白对话而已。
当然,还有许多老师是通过小道消息熟悉到杨锐。
“杨锐第三次卡住京西制药总厂。”
“京西制药总厂停工个月吧。”
“杨锐还是有些学生气,差不离就给通过呗。”
“谁知道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