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撮子家中那片田在睢水河湾边,大约七十年前,睢水涨溢,淹没农田,原先田主只能弃地逃荒。大水退去后,许多田主并未回来,这些田地便成无主之地。朝廷为奖劝流民开垦,免税借牛,满五年田主若不回归自陈,则此田归新垦者,并设为永业。贾撮子家那片田产,便是他祖父从流民开垦者手中买来。
这几年,杨戬“括田令”愈推愈广,渐渐遍及京东、两淮、浙江。贾撮子早已听到许多远近传闻,心里直有些惴惴。不过,杨戬家本是这襄邑皇阁村人氏,几十年前才迁离。村中人都说,杨戬至少会顾念乡里,不会括到襄邑来。
贾撮子也是这般
以人之身,临乎天下之广,若区区自任,岂能周于万事?
故自任其知者,适足为不知。
——程颐《伊川易传》
贾撮子守在东水门城门洞外,不住撮弄着衣角。
他照相绝陆青所言,早便赶到这里,等候那顶轿子。虽然已经年过四十,每临大事,他手里总得撮弄样物事,心里才过得去。他身上那件青绢衫已经穿多年,虽然极节省,只有年节时才舍得穿出来,却也已经有些起朽,候上午,那衣角已经被他撮成烂绒。
贾撮子三代都是襄邑皇阁村人,家中原先有五十多亩地,是四等人户。每年除去田税,家五口人倒也大体过得。他生性又小心和气,面上总是挂着笑,从不和人斗气,反倒常爱替人解劝纷争。农闲时,又常撮合人买卖田舍、贩赁牛具,从中揽趁些小利,因而人都唤他“贾撮子”。
四年前,他正在撮合桩田产典买,村里个姓吴富家子,为还赌债,将家中片田产典卖给三槐王家宗子王豪。双方才在契书上画押,正在点算钱数,他儿子忽然急慌慌赶来,说家里来县里公人,在催唤他。他忙告辞出来,到家里瞧,是县里位典史,带着几个书手和弓手。那典史铁沉着脸,将纸公文递给他:“你那片田产契书首尾有阙,已没为公田。你把庄账、户帖寻出来,起到田头丈量交割。快些,天已不早,得赶回县里交差!”
贾撮子惊在那里,半晌动不得,只有手指不住撮拧。他手里拿着王豪将才给他串酬谢钱,那穿钱麻线竟被他撮断,铜钱滚地。
他知道自己被“括田令”括到。
十年前,朝廷财用不足,有个叫杜公才吏人向宦官杨戬献计,说汝州可种水稻,没有官田,可括检当地民间田契,只要田契上亩数多于实有田产,便可没为公田,征收公田钱。杨戬当时执掌宫中入内内侍省,便设置“稻田务”,于汝州施行此法,果然大获其利,深得天子褒赞。杨戬便将“稻田务”更名为“公田务”,又设立“营缮所”,继而并入“西城所”,将这括检之法扩延至山东、河朔,凡天荒逃田、河堤退滩,尽都括为公田。更开始搜检民间田产,层层查看田契多年转卖来由,旦发觉哪片田最早并无田主,便收没为公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