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什叫道理?”他忙问。
“道是道路,理是事理。们出门,要依着道路,才好行走。做人也是这般,唯有依着做人之道,才不会行错。至于理,万事万物都有个理,依着事理,做事才不会偏差。”
“名字便是这个‘理’?”
“嗯,给你取名为‘理’,便是望你能有条有理,安顺生。孔夫子讲这条,便是们为人处世头条大道理,好比们进京行那条官道
比,辅也,下顺从也。
——张载《横渠易说》
王理直躲在孙羊正店侧边。
他偷偷望见父亲王盥竟走向那轿子,心里阵愧悔。接着又见姑父刘呵呵也凑过去,他更是有些惊异。不过,看那轿子行过来,他来不及再多想,忙走上前,装作和那轿子并行出城,低声念出那句话——
王理今年已过而立之年,作为家中幼子,父母疼爱他自然多些。但生在这样个本分农家,父亲勤力劳作,母亲悉心持家,两个哥哥也都忠朴孝顺,自幼受这家风熏习,他也从没因宠自骄。
族中长辈时常称赞,说他家深得三槐遗风。对于三槐王家那些声名,他自小便常听族人讲论,却始终有些疑心。虽说三槐王家是这片乡里第大族,也只是支脉广、人丁多,族中并没有个披绿着锦*员,连读书子弟都没有几个。王理能说能走时,便在田间玩耍,日常听得见,大多是农务。官府人,难得见到,至多也只是下乡来催税书手和衙吏,官职最高个是县尉。所谓“三槐王家”,于他而言,只是老辈口中古话传奇。
直到十二岁那年清明,父亲带上他,跟着亲族去三槐故宅祭祖,他才头回到京城。到望春门外朱家桥,父亲指着河边那院大宅说那便是祖宅,父亲便生在那宅子里。他自小听过无数道,等真亲眼看到,惊得只能空张大嘴,道不出个字。父亲来时说要替他开开眼界,这时他才明白何为“眼界”。眼中所见便是世界,自己生在乡里,便认定这世界只有乡里那大,至多也只到县里。到这里,才知道世界竟大到这地步。
即便如此,他仍难相信,自己先祖曾真做过宰相。这京城、这天下不知有多大、有多少人,除去皇帝人,先祖竟然在所有这些人之上,全天下都由他来掌管。
回到乡里,他仍震惊不已,痴痴怔怔许多天,才渐渐回转神。他问父亲:“如何才能做到宰相?”父亲说:“读书。”他忙说:“也要读书。”父亲听极欢喜,当天去亲族家借部《孝经》,晚上吃过饭,点起油灯,教他读那经书。头句他就听不明白——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亲慢慢解释给他听,说仲尼是圣人孔夫子,曾子是圣人弟子,圣人教曾子天下第条大道理,那便是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