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阁老们而言,李佑顶天也就是个正五品,名头花样怎换归根结底还是正五品,无论他在国子监办报,还是另开个衙门办报,区别真不大。以人臣之极阁老们眼光,并不在意这其中小小差异,大象会在乎地上蚂蚁是什体位?
但这份奏疏刺眼地方在于,李佑奏请建“文宣院”,而不是“文宣监”,这里面区别可大!
般泛指朝廷衙门是除去内廷禁直机构如詹事府、尚宝司和五军都督府之外主要外朝文官衙门,分别以部、院、寺、监四种称呼命名。
以前有六部、五寺、三监、三院,高宗时增加军器监,江湖人称十八罗汉。总而言之,部是管事,院是看热闹,寺是办事,监是打杂。
这些衙门里,最核心六部是固化,吏户礼兵刑工分工上溯起来可以追到周礼,所以是万年不变,不可能增加到七部八部。
李佑回到家中,连夜赶工出份奏疏,着重阐述办报设想,强调报纸意义。当然重点是请求朝廷将国子监办报厅分离出去并独立开衙,衙门名字可定为“文宣院”。
次日大朝后,他便将奏疏直接投到会极门当值文书房太监处,随同当日所有章本起送进内阁。
很快,李大人奏疏就在阁老手里传遍。今天政务上没大事急事,李佑闹独立就是最大件。无论如何在朝廷里开新衙门也不是小事,不由得众人不关注。
两三百年来,虽然朝廷各部、院、寺、监设置偶有小变动,但大体上是保持稳定。最著名次变动,大概就是高宗皇帝新建个规模不小、烧钱烧到让户部咬牙切齿军器监。
其实李佑想开衙心思,即使没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程度,那也差不多。早在他重回国子监办报厅时,就有人猜测李佑放着其他好职位不去,偏要去半死不活办报厅,大概就是打着开衙建府心思。
太常寺、光禄寺等五寺这些名字也都有来历,有据可依有史可考,可以删减,但也不
还有更阴险揣测是,李佑故意砸钱办私人报纸,就是为将官报挤对得办不下去,他才好趁虚而入,攫取官报开衙政治利益。放眼朝廷里,大小*员上千,真正正印堂上官也就二十来个。
对这个传言,李大人只觉可笑之极。真理报前任总裁官石祭酒是自愧无能主动辞职,然后他李佑才接手烂摊子,这难道也是他李佑能控制吗?
无论如何,在国子监下属里面办官报,只能是不伦不类权宜之计,分离出来才是正道,如果能办得下去话。
不过道理虽是这个道理,但谁都明白清楚,能真办成才是本事,天下之事莫不如此。李佑在朝廷名声响个原因就在于,他是个善于办成事人,也是善于让别人办不成事人。
闲话不提,却说内阁大佬们看过李佑奏疏,都很心知肚明,这是李佑开出价码。单独开衙价码并不算什,但这份奏疏却很刺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