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李佑背景后台,虽然这不是他优先考虑因素,做到巡抚这个档次,已经不是靠着别人点人情便可以左右,但有比没有好。
最终李佑表现,在杨抚台心中可以归纳为句话——此人很上道啊。
但这就足够!从某种意义上,李大人展示是自己态度,让抚台见识到自己诚意,而不是真指望几首诗词就能将杨抚台拍晕。
当然,杨抚台愈欢快,罗参政闷酒喝得越多。他看得出来,如果杨抚台对李佑戒备心渐渐减少,那就是种迹象,表示开始接纳李佑,这怎能不让他失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后话不提,却说盂城驿馆宴会还在进行当中。李大人今日并不为自己扬名,而是“李佑吟诗,志在杨公”,借着酒意又即兴编首:“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杨公漫卷入画图,茶偈到扬州。”
如果说刚才第首拍马拍得巧妙含蓄,第二首属于直白热烈风格,那第三首又是变,拍出风雅之气。
“好!”又是遍听起来很重复满堂喝彩。虽然重复,但次数多也有催眠效应,令人沉浸到氛围中。
不断变幻风格将欢愉气氛推上个新层次,在李大人谀诗如潮拍马攻势下,在满堂不停喝彩中,杨抚台渐渐放松警惕心理,熏陶在大诗人连番吹捧快感里。
但并不意味杨抚台失去理智,几首谀诗可以直接改变感性,但改变不理性,当然感性倒是可以影响到理性。但这种影响力度大小,便代表理智程度,般来说,官爵越高,感性对理性影响力度越小。
将近半夜时,宴席散。巡抚大人回房休息,而罗参政与李同知也被高邮州安置在驿馆另边两个比邻而居院落里歇宿。
几盏灯笼在前方带路,微醺但步伐沉稳李佑和大醉踉跄罗参政沿着同条石板路前行,但路无言。
先到李佑院落门首处,李大人对罗参政拱拱手告别,转身就要进院。
却冷不丁被人猛拍下肩膀,李佑又转回头。却见满身酒气罗参政指着他鼻子,张老脸上满
杨抚台对李佑这个人分析早就在宴会之前便牢牢定在心里,除非遇到重大事件,轻易改变不——
首先,在扬州城官场中,李佑是个孤立角色,无论与府衙还是与盐运司都是互相排斥。想必他也很期待有援手,所以是个适合拉拢对象,拉拢成本很低。
其次,李佑在扬州城经营极其出色,几乎成接近于地头蛇角色。这种特点正是巡抚衙门所需要,毕竟巡抚位置太高,巡抚衙门又没有内设属官,所以需要擅长直接办事人选。
第三,李佑本身有才干,行事坚毅果断。另层意思就是,如果收服后,用起来会很得力。
从以上这三点考虑,在罗星野与李佑之间,杨抚台其实比较倾向于李佑,更何况他刚才又想起李佑还有“诗词扬名”这个附加技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