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百姓,有担心被征发服役,有担心为筑新城自家被拆掉,不而足。
对于这些舆情,李推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准备看石参政再次闹笑话。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抽什疯,非要逆全城势而动,做官表现魄力也得有个限度罢。前两次教训还没吃够?
可惜,三品大员笑话不是那好瞧。
这日李佑刚进衙门,便听到从分守
“这样好。”李佑点点头道:“如此便劳烦宋兄,大恩不言谢。”
宋问古这个主意确实也不粗,至少解决人手、店面、部分客源问题。
说完正事,二人便闲聊起来。李佑问道:“路过洞庭楼时,却不见重修,仍是年初遭灾后模样,这是为何?”
宋问古答道:“城外市运便利,家客商多在那里,欲将洞庭楼迁往阊门外上塘,地段尚未择定。”
“你们还是等等罢,那石参政要筑新城,鬼知道城墙建在何处。”李佑透露道。
大麻烦,那便得不偿失。
其实这事好处当然很明显,至少朝廷每年可以多征二十万税银罢。不过被地方主义思想严重、又畏难怕烦、也暂时没有升迁动力李推官忽视,从此可以再次看出本土为官害处。
呃,还有点,石参政主理事情,李佑半个铜板好处也不敢捞,所以他更对此没有丝兴趣。
石大人爱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功成名就也好,劳民伤财也罢,反正与他无关。还是赶紧先找条财路要紧。
回到推官厅,李佑随意捡看几个案子后,便出衙,他今晚要请那出身洞庭商家宋问古宋举人喝酒吃饭。
“什新城?”宋问古反应与李佑初闻此事时如出辙。
李佑便将石参政奏疏简要说。
“岂有此理。”宋问古摇头道,他对此显然也是不赞同。
渐渐地,官府打算在西边筑新城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府城人对此大都持反对态度,真没多少支持。
这样工程,按惯例多半是采取大户捐款这种方式。但富商普遍都觉得此事意义不大,也落不下善名,纯属浪费钱财。况且有城墙还妨碍货物运转,花钱找不自在事情也太傻。
酒过三巡,李佑便说明来意,原来是找宋问古打探开当铺事宜。
听李推官将情形说,宋老爷苦笑道:“宋家买卖,南北之间贩运丝、棉、米为主,出于名声考虑未曾涉足典当。你缺本钱,可以请族长借给你银子,只是这业内人手却不知从哪里找来帮你。典当不比其他,没有几个火眼金睛朝奉,那是开张不。”
真麻烦啊,找个轻松来钱买卖忒费力气……回头寻间没有背景小当铺栽它个典赃窝赃算,李佑发狠想。
“有!”宋问古忽然想起个法子,提前挽救某个不知名小当铺。“那典当公所开在太尉桥处,去打听打听,若有经营不善,便借给你本钱去盘下来如何?”
所谓公所,是这年头行业组织种,也有以庙、堂、馆为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