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对李佑手段很熟悉人物,却隐隐看出几分藏在纷乱嘈杂之中,这人便是按察分司黄师爷。
那日他找上李佑道:“这次是有石大参不对,但以为你该打落牙齿和血吞,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时候,为何偏要硬与石大参作对?”
李佑低头想想道:“做人有底线,做官也有底线,石大参公然那样羞辱于,若不反击,岂不被人看低?若输名声,便无所有!这个世道,当什不能也当失败者,同情不值钱!”
黄师爷警示李佑道:“有陈廉使庇佑,你安然熬到他任满走人不成问题,现在这样又是何苦?你使尽全身能耐也整不倒他,俗语云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他即便被你重创,稍微有些余力照样能叫你吃不消。”
“各人有各人缘法,如陈廉使为官靠是功名,王知府为官靠是年资,而靠是名声。名声乃是立身之本,名声坠,就没有根基。有这名声,不做官也有饭吃,
相未免太难看!还坏规矩。”
虚江童生李正被几位富家公子请吃酒时还曰:“当下李大人不顶事,找也没用。这个石大参听说是个极清正,无法可想无门可走!除非他不当监临官。”
流言纷纷扰扰,句句都是有针对性诛心之论,不讲证据只讲动机,与石大人行为搭配起来,有些辩无可辩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石大人自作自受,若想快速平息流言,除非自行退让辞去监临官位子。
但流言只是流言,飘来飘去找不到附着物时,对于在府城地面上官位最高石参政来说,并没有直接杀伤力。
但石参政幕僚高先生先坐不住,他去拜见东主道:“如今传言肆意,内外惊疑,人言可畏也。东翁既已借机贬斥过府中*邪,抑他气焰,落他脸面,何不见好就收,退出院试,以善始善终保全名声,免有宵小物议。”
石参政端坐于公案之后,看眼高先生道:“先生欲教本官权术耶?以为本官夺监临官是为泄私愤、行私斗耶?叫李王二小人监临提调,岂能无弊?国家取士,不是儿戏,寒窗苦读,岂容轻忽?”
石大人喝口茶又继续说道:“又平心而论,他们出身岂能压得住考场?况且江南士子,最是多事,万考生不平群起,闹起考场如何收拾?所以本官防微杜渐而已,公事大义当前,不敢以私心定夺,更不敢以权术取舍!”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周公尚且恐惧流言日,东翁还要在苏州府长久为官,为此区区院试实在不值得。”高先生继续劝道。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些许流言只如清风拂面,过时日自然消除。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石参政自信而坚定道,怕流言就不敢当监考官。
再回忆起这个乱七八糟四月份,关于院试流言,从这头传到那头,关于花试传贴,又从那头传回这头,飞短流长八卦倒让考生们侯考时光不再枯燥,交游往来亦多无数谈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