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石大人是出于公心,可叹那些犬儒(本书看官们应该不会有人以为这个儒是儒生罢)们不相信。
虚江童生李正与同县文友吃酒时曰:“听说因李推官缘故,石大参厌恶虚江人,所以要插手院试,报复虚江读书人!”
虚江童生李正与邻县文友吃酒时又曰:“听说石大参为人古板方正,对苏州府读书人轻薄浮躁习气深恶痛绝,所以欲借院试时机教训!”
虚江童生李正请某几位寒门子弟吃酒时再曰:“无故监临院试,其行可疑,听说石大参有那个人人都懂意图,但这样吃
大张旗鼓花试虽然被李推官故意摆弄得丑闻漫天飞舞,但另边堂堂院试各种传闻也就未必少,只是没有花试这样肆无忌惮罢。
这其实也正常,事关无数人功名利禄科举考试哪次不是流言乱窜?只是谣言止于智者而已,什时候没有流言才是奇怪。
说起近几十年来院试,以苏州府为代表江浙闽赣四大考试强省中,很多府县考法与别处不样。
别处院试,尤其是文风不盛地方,童生数量相对不多,考试过程简单粗,bao。连糊名都不用,大宗师看得顺眼当场便能把你录。甚至有穷山恶水边远小县,参加考试童生比县学名额还少,会写几句通顺句子,大宗师就敢录你进学当秀才公。
但科甲大府就不同,以苏州府为例,每县动不动几千人报名参加县试,轮轮刷到院试前,积攒历年童生也有几百上千去抢那二三十个名额。
因为苏州府读书人实在多,又爱聚众闹事,所以苏州府院试相对严格,采取类似于乡试考试程序进行全府统考,糊名什都有,当然程度上还是比乡试宽松些。近年来又增新制度,考后监试官要磨勘(复查)试卷,以查弊补缺。
所以说在苏州府,主考院试提学官若想像外省那样,当场点录生员或者大笔挥随心所欲录取,那是不可能。从这个角度看,能到江南地区当提学官大宗师,方面在士林中是种极大声望和荣耀,非文学领袖不敢当此任;另方面,为国家取材之余,给个人赚点外快很费力气……可谓是痛着并快乐着。
注:上段为国取材句并非假大空讽刺之语,这年头提学官考核也是要看升学率,所以再没品大宗师,多多少少也要录些真才实学会写八股文……不然门生中个举人进士也出不,那岂不相当于自打耳光,还有脸在官场混?
从这个角度看,科举即便弊端重重,终究也还是项相对公平制度。据粗略统计,历代进士中,出自官宦世家和出自寒门大约各占半。如果没有科举,实行九品中正自主招生,寒门士子怕是连这半机会都不会有。
话又扯太远,却说本次院试流言大都与石参政有关。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院试本该由知府监临提调,但今次石大参却强行插手。在多疑人眼中,内情怎能不可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