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这个有趣比喻,”詹莹说,“其实当然知道这个大会是什性质,但是最近很累,正想找个机会休个假,现在有人乐意发出邀请函、安排住宿,省很多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说不通,冯斯暗想。詹莹看
错,帮过他不少忙,因此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在会务组忙几天,从布置会场到给餐券盖章再到机场接人,冯斯把各种杂活儿干个遍,也很快摸清这个大会实质。“全球信息化考古学与新人类学研讨大会”,名字听起来响亮,其本质却是个搜罗各种山寨专家野鸡大会。所谓“新?人类学”,意思就是不被正经人类学家所承认学说;而所谓“信息化考古学”,说白就是利用网络上各种光怪陆离奇闻异事拼凑起来试图“考古”,其严谨程度可想而知。
大会主旨如此,来参会人自然基本都不是正经科班出身考古学家或人类学家,而是——用国很时髦个词汇来说——群群“民科”。这些人既没有扎实学术功底,也没有严肃学术态度,大都是西太平洋大学毕业水准,喜欢靠着些异想天开奇想和经不起考据“重大发现”来吸引眼球,本质上可以划归到行为艺术家行列。而这样奇葩大会,居然已经开到第四届,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可见世界人民是多吃饱撑没事儿干,”冯斯对他朋友们如是说,“把这群人空投到安定医院去,大夫们都得疯掉。”
这天首都机场客流量不小,两人排将近个小时队才坐上出租车,然后在北京城马路上通好堵,但詹莹没有丝毫怨言,直和冯斯谈笑风生,这又和他之前接过好几位“老子这大来头你们居然不派专车接还要老子自己打车简直太不像话”外宾形成鲜明对比。
他不由得对这位和善平易而又谈吐风雅女性产生丝好奇,坐在出租车上左右无事,索性掏出手机搜索下。这搜吓他大跳:艾什顿考古研究所竟然是全美相当有名专业考古机构,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大学术影响力,而詹莹还不到五十岁,已经是中北美洲考古学领域里知名专家,维基百科上都有她条目。
这竟然是位货真价实正宗考古学家!冯斯时间有些瞠目结舌。以她水平,自然眼就能看穿这个山寨大会拙劣本质,却为什会接受他们邀请,来赶这场比大妈广场舞也严肃不多少热闹?
“詹教授,您这是……第次来参加这个会议吗?”他忍不住想要旁敲侧击地问问。
他从后视镜里看到,坐在出租车后排詹莹无声地笑笑。她很快开口说:“怎?是不是刚刚查下资料,发现不像是来参加这种盛会人?”
好敏锐思维!冯斯微微惊。他尴尬地搔搔头皮:“这个……没错,就是在奇怪,那种感觉,就像是堆喇叭花里钻出朵玫瑰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