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三省最高长官全部被称为宰相。所以唐代开始时候,宰相名字就特别复杂,因为三省长官名字不样。尚书省长官开始叫尚书令,后来叫尚书仆射,中书省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长官叫侍中,名称不统。后来唐太宗说,统吧,都叫“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他们官品都是三品。所以唐代前期宰相,正式名字叫“同中书门下三品”,很怪名字。这个名字体现是三省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思路。
虽然把相权分为三,但是三省毕竟是外朝,皇帝控制起来不方便,于是,到后来,唐代皇帝又开始重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样小级*员,架空原来宰相,不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获得实权。因此,到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或平章)又演变为新宰相。
到明代,猜忌心特别强朱元璋连续用几个丞相都感觉不顺手,不放心,把他们杀掉后干脆搞个重大政治创新,废除丞相制。这样,皇帝就身兼皇帝和宰相两个职务,每天不得不亲自阅览大量奏折。《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创造8天之内批阅内外诸司奏折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辉煌纪录,也就是说,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结果时间长,他也受不,实在忙不过来,就把自己信得过几个文官任命为“大学士”,临时组成个秘书班子。
们听“大学士”这个词,往往习惯性地认为是品大员,其实不是,在整个明朝,大学士都是正五品,是小官。因为朱元璋就是怕大学士演变成宰相,所以特意规定,你就是小秘书,拼命压低官品。
然而不管怎压低,事实上后来大学士还是演变成实质性宰相,因为他毕竟实际权力大。所以明代后来没有宰相,但是像严嵩、张居正那样大学士又变成实际上宰相乃至权相。
清朝建立后,皇帝又感觉大学士们用着不顺手,因为内阁后来又制度化,大学士们又获得制度性权力,不好操纵。于是雍正帝又建立个新秘书班子,叫“军机处”,用这样个临时机构,来架空内阁大学士。军机处又成新宰相机构,军机大臣成为大臣群体之首。
二
所以2000年间,皇帝与丞相之间直在玩同个游戏,皇帝总喜欢用自己身边秘书班子来架空丞相,临时班子时间长就演变成正式宰相。可是旦演变成正式宰相机构,皇帝又不信任,又开始用自己亲信组成新班子取而代之,这样不停地循环下去,乐此不疲。
这个游戏背后反映出是法家创立皇帝制度个基本逻辑,即制衡和防范。皇帝对任何人都持怀疑态度。在宫中,怀疑仆人和妃子们通*,干脆把他们都阉,建立太监制度。在中央,怀疑宰相不听话,用身边亲信秘书来分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