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礼”。因为周代历史记载到春秋时代才开始丰富起来,所以们今天能看到材料多数是春秋时代。但是即使到春秋,周代精神风貌依然存在,们从历史记载中仍然能清楚地看到这点。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车战,是种贵族式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方式看待,布阵有定程序,交战也有公认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约束。”
春秋时战争方式以车战为主,因此必须选择好处平坦开阔地点,双方约好时间,大致同时抵达,等列好队伍之后,鸣起战鼓,驱车冲向对方。这就是所谓“约日定地,各居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这种战争更像体育比赛,要遵守定次序。《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宋国公子城与华豹之战就十分典型。双方战车在赭丘相遇,华豹张弓搭箭,向公子城射来,结果却偏离目标。华豹动作敏捷,又次搭箭上弦。公子城见,对他不屑地大喊:“不更射为鄙!”意思是战争规则是双方人箭。你射箭,现在应该射你箭。你不守规则,岂不太卑鄙!华豹闻言,就放下弓,老老实实地等公子城张弓,结果公子城箭射死华豹。史书并没有嘲笑华豹愚蠢,相反却肯定他以生命维护武士尊严。
在今人看来,这些老祖宗在战场上表现似乎太迂腐,其实不然。因为春秋以前作战方式和战争理念都与后世有很大不同。春秋时期军队都是以贵族为主体,战士人数不多,几百辆战车而已,每次战争所用时间般不超过天。因此,那个时候战争更像是次大规模绅士间决斗。贵族在战争中比是勇气和实力,偷袭、欺诈、乘人之危都是不道德。正如徐杰令所说:“春秋战争里最大特点,在于讲究承诺,遵守信义,不以阴谋狡诈取胜。”宋襄公所说“不重伤”(不让人二次受伤,就是不攻击伤员),“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年人),“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排好队列时,本方不能进攻),和《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正是那个时代普遍战争规则。
二
那时战争规则对今人来说已经十分陌生,那个时代战场上贵族们风度和言辞,更是今天读者难以想象。《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述晋国和楚国在鄢陵打场大仗,让们看到春秋时代“战争”是多彬彬有礼。史书原文是:“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也就是说,在这次战斗里,晋国大将军郤至前后三次遇到楚共王。他每次见到楚共王,都脱下头盔,趋避到边,以表示对楚共王恭敬。楚共王很欣赏这位晋国将军风度,派工尹襄赠给郤至张弓,并说:“方事之殷也,有韦(红色皮革)之跗注(绑腿),君子也,属见不穀(国君自称)而下,无乃伤乎?”意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