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学欧阳询、赵孟书,出入王羲之、王献之笔法,临摹唐宋各家名帖,均造极诣,独创所谓“拔镫法”,名重时,论者以为清朝自王若霖以下,成王人而已。同时代享有盛名书法巨擘还有铁保、翁方纲、刘墉,与成王并称四大家。乾隆是个风雅天子,每每临幸成王府第,观赏他书画佳作。不过,对十阿哥寄情翰墨,皇帝也并非味赞同。乾隆三十年(1766年)五月天,皇帝见十五阿哥永琰手持扇上有题画诗名,落款为“兄镜泉”三字,问才知“镜泉”是年方十四五岁十阿哥别号,皇帝以为天家子弟不当如此效仿汉人陋习,所以下旨斥责,不许宗室贵族取号,因为过于文弱,难免丢掉满洲勇武,并说这些细节“所关国运人心,良非浅鲜”。皇帝对十阿哥不满尚不止于此,这位阿哥柔而无断,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怪脾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吝啬。据说次乘马死,即命烹马肉代膳,当天王府即不举炊。传出去,成整个朝廷笑话。这样人,显然也无人君之相。
至于十七阿哥永磷恐怕是兄弟几个中最不成器。这个老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性情也轻佻浮躁。年纪稍长,就常常溜出宫禁,身便服去外城狭路曲巷寻花问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皇帝八旬万寿庆典前大封诸子,六阿哥、十阿哥、十五阿哥都封王爵,永磷只封个贝勒,从此对皇位彻底死心。他曾对亲近人说:“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也不会有个雨珠儿滴身上。将来哪位哥哥当皇帝,能把和砷府邸赐给,也就心满意足。”和砷败后,他同胞兄长嘉庆皇帝果然将为王公大臣垂涎和府赐予永磷半,从此,永磷燕居邸中,唯以声色自娱而已。
唯还不让皇帝失望,只有十五阿哥。
和其他三个皇子比起来,皇十五子永琰不是最聪明个,却是缺点最少个。
十五阿哥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立为太子时年仅十三岁。他生母魏氏,是汉人出身,系内务府包衣,外祖父为内管领清泰,身份并不高贵。
但这个孩子有其他几个不及优点,“以勤学闻名”。他自认为天赋平常,所以学起习来异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还经常手不释卷。史载他“以不学为戒,故三冬甲夜,孜孜于退食之时,游情于圣贤之籍”。在他诗集中每有这样诗句:“夜读挑灯座右移,每因嗜学下重帏。”“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
另个突出之点是他孝顺与“端淳”。在乾隆严厉督责下长大永琰,品格端方,为人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他最大长处就是能克制自己,不为任何声色所诱惑,不做任何出格过分事情。正史笔记,绝少关于他负面记载。
虽然有清代,严禁皇子与大臣交接,然而通过皇子师傅这渠道,朝野上下对这几个皇子也并非毫不解。据说,在四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