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多人捐监生,收银千五百多万两,通省*员合计侵贪赈银二百九十余万两。
这样严重贪污案件,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它反映出大清政治体制许多致命问题。
首先是监察机制形同虚设。有清代,放赈过程有着严格而细致规定。发放粮米时,*员必须亲自到场,每日发放后,*员要亲自签字画押,以为凭证。全部发放完毕之日,还要在发放册首尾签上总名,通册加骑缝印记,以备上司检查。同时,还要将发放数目、具体领取人名字、数额张榜公布,让百姓监督。然而王掸望命令全省*员自行捏报灾情,所有报灾、勘灾、监放规定均视为纸虚文,无执行。数年之间,不但从来没有人检查核实,也并没有人举报揭发过。
对于甘肃捐粮这样大事,皇帝是十分重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年初,皇帝曾经派人到甘肃开仓查粮,以防捐粮过程有弊。可是甘肃各州县*员串通作假,在粮仓下面铺架木板,木板上面撒上谷物,给监察*员以“粮仓满囤”假象,轻易欺骗朝廷。
更为严重是,这案件反映出大清王朝tf已经由局部发展到全部,由变态发展成为常态。这个案子涉及甘肃省*员二百余人,其中布政使以下县令以上*员百十三人,可以说将甘肃全省处级以上*员几乎网打尽。这些读“四书五经”出身朝廷命官,无例外廉耻丧尽。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罪行,居然无拒绝,反而争先恐后。他们形成个有组织tf集团,案前有预谋、有计划,案中有分工、有组织、有步骤,案后有攻守同盟。
这样个涉及全省巨案,不但在甘肃是公开秘密,在全国,也为许多人所知。但是七年之内居然无人举报告发,最终还是贪污者自,bao露。省如此,其他各省官风也大抵可以想见。乾隆皇帝也不禁叹息:“甘肃此案,上下勾通,侵帑剥民,盈千累万,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其次是地方腐败与中央高层直接关联,腐烂已经蔓延到政治中枢。
王掸望当初向朝廷建议开捐之时,皇帝本来有过犹豫。正是朝中管理户部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在旁边不断怂恿,不断说王掸望好话,才最终获得批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皇帝派人查粮,被甘肃*员所骗,也显然是朝中有人为之通风报信。
于敏中其人早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故去,生前号称廉洁,死后家人却为分财产而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以帮助分家为名,调查于氏财产,居然达二百万两之多。合成今天币值,至少两个亿。皇帝直没弄明白这样大家产是从哪里来。直到甘肃冒赈案发,皇帝才恍然大悟。腐败蔓延到首席军机大臣也就是总理级别,这个国家水有多深也就可以估量。
如果严格按大清律查处,甘肃全省处级以上*员几乎全部要掉脑袋,那甘肃省z.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