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恳明示廷臣,罢臣配享,并治臣罪,庶大典不致滥邀,臣亦得安愚
,何必要给他,因此要削去张伯爵,以示惩罚。“朕不云乎:张廷玉忍于负朕,朕不忍负张廷玉。朕之许张廷玉予告,原系优老特恩,明纶甫降,朕不食言。其大学士由皇考时简用,至今二十余载,朕亦不忍加之削夺。配享,恭奉皇考遗诏,朕终不忍罢斥。至于伯爵,则朕所特加,今彼既不知朕,而朕仍令带归田里,且将来或又贪得无厌,以致求予其子者皆所必有,朕亦何能曲从至是。著削去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身后仍准配享太庙。”
这篇奇文,把对父亲遗命和张氏不屑表达尽致,却又理直气壮,回旋往复,三复其说,尽逞辩才。
张廷玉生脸面,付之东流。辛苦生,希望是平安收场,没想到最终却弄得这样尴尬难堪。志灰神丧,心惊胆战之余,他只想赶快回乡,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天,他便遵乾隆“明春回乡”之旨,收拾打点京城切,应该送人送人,应该变卖变卖,准备早早登上返乡之程。
不料越着急,事情越有意外。乾隆十五年三月,就在张廷玉已经写好给皇帝奏折马上要起程之时,遇到皇长子永璜去世。
张廷玉曾经做过永璜师傅,有师生之谊,因此必须参加丧礼。在次又次行礼如仪之后,好容易熬过初祭,丧礼算是告个段落。张廷玉于是向皇帝上奏,要马上起程。
不料这道奏折又次令皇帝勃然大怒。乾隆对这个长子很重视,长子之丧令皇帝十分伤心。皇帝心情不好,就要拿大臣出气。张廷玉很清楚乾隆这个脾气。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次是自己撞在枪口上。心情失常皇帝说,皇长子才过初祭,丧服未除,张廷玉就要南还,可见其人内心并不悲痛,也可见对皇室并不忠诚。
乾隆又次降下谕旨,旧事重提,认为毫无忠心张廷玉不够配享资格。皇帝说,张廷玉在雍正年间,不过是个称职秘书;在乾隆年间,也不过是旅进旅退,毫无建白,毫无赞襄。朕之对他再姑容,不过是因为他资格老,所以把他像父亲传下来“鼎彝古器”那样摆在朝堂之上,做做样子而已。
在这篇谕旨之后,乾隆还把历代配享之臣开个名单,送给张廷玉阅看,并让他明白回奏,自己配不配得上配享之荣?这个配享资格自己还想不想要?
皇帝忽晴忽雨,忽左忽右,将八十岁老臣玩弄于股掌之上,使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饱尝羞辱张廷玉只好回奏说:
臣老耄神昏,不自度量,于太庙配享大典,妄行陈奏。皇上详加训示,如梦方觉,惶惧难安。复蒙示配享诸臣名单,臣捧诵再三,惭悚无地。念臣既无开疆汗马之力,又无经国赞襄之益,纵身后忝邀俎豆,死而有知,益当增愧。况臣年衰识瞀,衍咎日滋。世宗宪皇帝在天之灵,鉴臣如此负恩,必加严谴,岂容更侍庙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