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城址,下步就是按照定布局建设都城。古代都城布局,除要遵循般城市布局规律之外,还有些特殊要求。古代都城首先是政治中心,是帝王发布政令地方,因此都城布局核心思想,是要体现帝王而权力和威严,确保帝王安全,满足帝王奢华生活需要。为此,历代都城布局都破费心思。
战国时期成书《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建筑规划:“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些规划周代是否实行还有待于考古发现证实,但它在定程度上体现统治者对都城布局要求。由于《周礼》相传为上古圣人所作,因此历代王朝在建设都城时或多或少要附会《周礼·考工记》。尤其是元代大都城几乎是完全依照这种规划思想建造。
古代都城布局内容十分丰富,以下选择几个主要方面,略加介绍。
第节城与郭
城、郭为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城墙,般里面称城,外面称郭,往往又引申为城、郭里面城市区域。商和西周初期,都城只有个城(即个城墙)或壕沟,并无“城”与“郭”区别。周公营建成周,开创“小城”和“大郭”连接布局。但是,西周时诸侯国因属周天子下属,都不能采用成周王都规格,直到春秋时代,随着周天子权力衰微和诸侯国力量膨胀,些中原诸侯国开始采用这种布局。战国时期,这种布局逐渐得到推行,除楚都郢始终只有个城,其他各国都城差不多都采用既有“城”又有“郭”布局。
在春秋战国都城中,“城”(又称宫城)面积较小,“郭”面积较大,因此,“郭”又称为“大城”。许多都城是大小两城相依,大部分城位于郭西南侧,占其隅,例如齐国临淄即是这样。也有部分都城是两城并列,例如燕下都。二者居住对象与职能也泾渭分明。城是国君、贵族和大臣居住和办公之地,郭则是般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墓葬区也在此。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概括城与郭不同作用。
春秋战国时,吴国都城阖闾城和鲁国都城曲阜城是采用城中套城方式建筑,城造在郭中心,郭完全包围着城。这种形式在当时尚不普遍,但它更能保障统治者安全,逐渐为各国所仿效。汉以后,城与郭分开形式被淘汰,只有郭包城这种形式。
秦汉至隋唐是中国都城布局趋于成熟定型时期。至隋唐时期,后世都城布局基本形式皆已形成。
宫城是皇帝起居饮食、发号施令地方。早期都城内宫殿,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广,布局不紧凑。西汉长安城内,分布着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桂宫等几大宫殿群。这些宫殿以及中央衙署往往与居民区交错分布,或为居民区所包围。自三国曹魏邺城开始,宫殿结构趋于紧凑,宫殿在都城中位置也由汉代正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