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些。北京靠近塞外草原和高原,也便于统治者就近去避暑。其次,北京贴近他们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联系,以便保留条退路。当时蒙古族、女真族人口并不多,般只有几十万人,这些民族统治者君临几千万乃至几亿人口汉族人民之上,难免要产生种潜在恐惧感。在贴近本民族生活地区建都,平时可以获得种心理安全感,旦保不住在汉族地区统治时,还可以迅速逃归故乡。元朝最后个皇帝顺帝便是在北京陷落前夕,带领后妃、太子、部分大臣逃归蒙古高原。
就连明成祖迁都北京,也与民族斗争背景分不开。元顺帝退回蒙古高原后,仍拥有相当实力,继续称大元皇帝,气焰犹盛,对新兴明朝构成巨大威胁。明成祖在即位以前是驻守北京负责保卫北部边防藩王,对此有深刻印象。因此,他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不仅以天子坐镇边疆,还多次率重兵深入蒙古草原纵深地带,消灭蒙古军有生力量,使之不能威胁明朝。此外,北京是成祖赖以起家根据地,政治上比较可靠,选此为都也比较安全。
不过,作为统王朝首都,北京并不是理想选择。首先,它偏在中原边缘地带,与四川盆地、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地区相距遥远自不必说,即使与北方昔日政治中心所在地区也有相当里程,这在古代交通状况不便情况下不利于控制全国。何况北京所在地区物质基础有限,没有能力满足统治阶级和大量非生产人口消费需要,漕粮和物资仍主要依赖长江流域,靠京杭大运河长途运输,极大地加重人民负担。其次,北京与强悍周边民族为邻,建都于此等于天子守边境,首都作要塞。北京虽然西、北两边有燕山可资防守,但东、南两面是大平原,无险可依,周边民族骑兵旦突破燕山和长城防线,即进入坦荡大平原,数小时即可兵抵京郊。如果中原王朝国家力量强盛、周边民族政权力量衰微时,北京安全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国家力量衰微或者处于动乱之中而周边民族政权力量强大时,要保证首都安全就相当困难。明中期蒙古草原游牧民族政权曾数度突破长城,兵临京郊,甚至明英宗也沦为俘虏;明末清朝军队进入山海关不久即攻占北京,便是证明。
南京位于富饶长江下游,所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方便。市区三面环山,面临江,易于防守,并较其他长江下游城市离华北最近,向为南方割据政权主要建都之地。不过,与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相比,南京地理位置相对偏南些,建都南京有利于南方开发,但却不便于控制始终作为中国政治漩涡华北,也不便于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因此,明代以前,南京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较大作用时期,基本上是在中国处于战乱纷纷,陷于分裂特殊年代,旦全国统,“金陵王气黯然收”,“玉树歌残王气终”,南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