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人是江南
得什新角度新内容,顾兆执笔问:“田大人,你刚说那个角度,能不能写下来,备注到这段后面,最后给你添上署名?”
“话还能和圣贤书放起?”田大人高兴,反正不是他折腾,便口答应,“好啊。”
这样事情发生多,最初是顾兆执笔写,后来辩痛快,几位大人便自己亲自下笔洋洋洒洒写文章,拿文章打架,最后由顾兆修订起来。
到如今,大家伙对顾大人整合修书还是很捧场给面子。重点是他们不需要做,不费事。
顾兆搬书箱回家。黎周周早早将东厢房间腾出来,做书架,给相公布置成书房,于是这箱书全放进去,顾兆打算过年期间没事干,就在书房整合下书,还有几位同僚文章。
二哥要整合修书,他光明正大做有两个月,也没遮着掩着,同僚都知道。
最初乍听闻,像赵大人、田大人觉得理解不,分任务修书已经够忙活,怎还搞别,可真是上进。上进这话有些嘲弄意思。赵大人笑话完,好心好意给顾兆说:“咱们翰林院晋升是靠五年次大考,你做这些也没用。”
意思别瞎子点灯白费蜡。
大家都修书,你多做这个也入不上头眼,到万寿节时,圣上见也是八皇子功劳,撑死念句翰林院不错。以前也不是没修过,不出意外话,大抵是八皇子得圣上夸赞,他们月银俸禄加个二两。
至于翰林院个小检讨个人?
十五日时,轮到翰林院去户部领禄米,回来从上往下挨着发。翰林院门口马车来来回回折腾往返——趟是拉不完。
顾兆就发二十袋半禄米,打开看都是新米,成色很好。他家骡车换成板车,跑三趟才拉完。
发禄米,像是下子就到过年,翰林院上下是无心工作,开始聊起各地方习俗,过年吃什,今年怎过,顾兆也放手里笔,听着大家唠嗑。
除赵大人是京城人士,大家伙都是外地各省。梁大人是滁州,滁州墨锭就是这里,多出文豪诗人,传闻市井小儿都能念两句——大概率是打油诗顺口溜。
鲁地名门望族是杜家,那滁州就是孙家。
圣上压根不可能知道,可不是白忙活。
顾兆先是笑着谢赵大人好意提醒,说:“反正是看书多看几遍,闲里整合些。各位大人不知,以前在村中府县启蒙求学,有夫子还有同乡秀才买书难,囊中羞涩也没法子全买,现在内容整合下,与他们来说划算又方便。”
赵大人听点点头不说,顾兆不嫌麻烦费事就好。
倒还真是寒门出身,处处想着其他寒门士子,人不错。
顾兆做这个也不是为晋升,其他同僚便不怎管,安安心心搞自己任务修书,有时候闲暇喝茶时还问问顾大人进度,要是顾大人拿两本书两段来问他们,同僚也会辩辩,还是很有意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