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军户也算良籍,可以参加科举。历代军户出身内阁大佬不少,比如张居正、李东阳、高拱、赵志皋、王家屏等等。而且在整个明代科举中,军户在庶吉士比例也颇高。不过这些都是军户中*员阶层或富户,来家族扩大,有足够人手;二来有钱,供养得起读书人。
对绝大部分底层小家小户来说,光是应付勾军就已经竭尽全力,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上头大概也明白军户状况,所以严令禁止离籍转户,军户子弟不得过继、不得入赘。没办法,真放开,估计人早跑光。洪武年间,就有数万军户逃亡;正统三年(1438年)有个统计,当下在逃军士总数已高达百二十万人——天下卫所才多少人?可见军户生活之苦。
这些军户最大心愿,就是转成民户,洗脱这些限制。虽然《大明律》严禁如此行事,但法律归法律,架不住地方上花样百出。
咱们再虚构户人家举例,姑且叫张大吧。
团,吸血吸得大大肿胀,形成血管里个梗阻。
当这些梗阻遍布全身时,大明也就差不多。
海瑞海刚峰做过知县,对底下这些弊情清二楚。他有篇文章,专论里长之弊:“(里长)凭势作威,当大役而有壮丁之重派,应卯酉而有连累之诛求。或混扶甲首,以显售其*诡之谋;或妄开甲干,以阴行其贿赂之术。有钱者遍为回护,善柔者不行扶持。事兼利己,则同甲首作弊以欺府县;事止利己,则假府县名色而剥甲首。百计取钱,无心抚恤……”
除民户种种作弊之外,其他户籍同样问题多多。
前面说,大明户籍除民籍,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等职业户口,他们黄册是单独册立,并由各自主管部门管理。比如军户就有专门军黄册,归兵部负责。
张大家是军籍,籍在休宁县附近新安卫,家里五口人。他实在受不军户之苦,就偷偷联络当地第五图里长,央求入民籍。
里长带
理论上军户可以免掉部分徭役,可还有大量临时性杂泛差役,无法免除。更惨是,他们是军户,还必须去应军差,这负担就更重。
比如说吧,每户军户,都要出两个壮丁去卫所服役,个作为正军战兵,个作为辅兵余丁,后者在军营里劳动来养活前者。除此之外,家里还得留个继丁,平时从事生产养家。旦军中壮丁跑或者死,这个继丁就得进入军营勾补。
勾补规矩特别狠,如果你家里没有成年壮丁,就得把孩子登记入册,还有个专门名目叫“幼丁”。
更有甚者,大明要求军人不得本地服役,入卫补伍都得去外地。这路上盘缠给养,也得军户来承担,更不用说还要受清军官和各级长官盘剥勒索之类。
负担如此之重,军户所享受福利却十分微薄。按照洪武年规定,民户有两丁人口,就能担任小吏,而军户要五丁,而且最多只能让人为生员,上升通道颇为狭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